西红柿青红相间,沉甸挻地压弯了支架。
芹菜挺拔翠绿,散发浓烈清香;菠菜、小白菜挤挤挨挨,嫩得能掐出水。
塑料棚内水汽氤氲,棚顶凝结着细密的水珠,泥土与新鲜蔬菜的独特气息混合着,酝酿着一场属于靠山屯人抢抓秋尾商机的盛大丰收。
“二埋汰,黄瓜摘够筐了就先搬出去,轻拿轻放!这品相,卖的就是个水灵劲儿!”
她的声音不大,却条理分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干练。
“老蔫婶子,您带几个人把那垄红得透亮的西红柿摘了,拣硬的,路上不磕碰!三狗子,你和栓柱几个去收芹菜菠菜,根上的泥巴抖搂干净!”
这大棚,是丈夫陈光阳的主意。
是她顶着压力、带着乡亲们一砖一瓦、一膜一草苫子盖起来的,更是靠山屯改变穷山沟命运的希望。
陈光阳被评为“市级模范人物”的热乎劲儿还在。
但此刻他全部的心神,都系在眼前这片实实在在的“金菜”上。
夏红军成为县委书记兼代县长带来的新风,让供销社这条路子走得更顺了些。
看着媳妇挺着大肚子忙碌的身影,他眼底闪过一丝心疼,但更多的是骄傲和期待。
“光阳哥,你看这黄瓜,水灵得跟刚下过露水似的!”
二埋汰吭哧吭哧地扛着一筐顶花带刺的黄瓜出来,咧着大嘴笑,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
“咱这大棚,赶在这季节上还有这么好的菜,指定卖上好价钱!”
三狗子也凑过来,手里攥着两个红彤彤、硬邦邦的西红柿:“可不咋地!阳哥,供销社这会儿的蔫巴西红柿都卖七八分了,咱这个又红又硬实,一毛钱一斤我看都有人抢!”
陈光阳微微一笑,接过三狗子递来的西红柿掂了掂,沉稳地说:“急啥?货好,自然有识货的。先都给我收拾利索喽,别糟蹋了好东西。价钱……按之前和县供销社老马谈的议价来,咱们靠的是品质抢秋尾的行情。”
采摘、分拣、装筐,足足忙活了两天一宿。
十五亩大棚,第一茬集中采摘的蔬菜足足装满了六个借来的拖拉机。
鲜嫩欲滴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菠菜、小白菜,一筐筐码放得整整齐齐,盖着厚厚的草帘子防尘保温。
出发这天凌晨,天还漆黑,靠山屯却灯火通明。
几乎所有没出工的社员都自发聚集到了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