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2 / 2)

顶尖技术要么失传,要么停留在“经验层面”

难以实现质的突破。

“墨渊,对此困局,你可有破解之法?”

朱由校目光炯炯地问道。

“臣以为,当从‘筑基’做起。”

墨渊从容应答,

“只要陛下拨付充足资金,臣与天机院同僚可耗时一载,编纂一套基础学科教材——从《算术精要》《几何初论》到《力学浅说》《格物入门》,为大明搭建初步的理论框架,这些知识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是日后科技展的根基。”

“又要拨款?”

朱由校嘴角抽了抽,心中暗自腹诽,“天机院建成不过月余,二十万两白银已投进去了,这简直是个吞金兽。”

但转念一想,这些投入都是“潜力股”

,水泥、玻璃、火器哪一项不是致富强军的利器?就当投资了,一本万利!

他当即拍板:“好!

所需银两从内帑特批,教材编成后,朕会下旨刊印,在新设的开蒙小学、县学、府学中强制传授。”

朱由校略作沉吟,又道出思虑已久的计划:“此外,朕有意在天机院之外,另设‘大明皇家格物院’,秩正二品,由爱卿出任院长,直接对朕负责。

“此院当脱胎于天机院,从中抽调精干力量,专司整理完善我大明的格物理论体系。

更要在全国范围内寻访吸纳那些身怀真才实学的科研人才,不论出身,不计科举,皆可入院任职。”

“朕定当授予相应品秩,使天下人皆知——纵不习八股,不谙经义,只要精于格物之道,亦能为国效力,光耀门楣。”

这番安排,实是朱由校深思熟虑之举。

天机院毕竟是系统所出,其中诸多玄妙之处难以对外人言明。

如今以天机院骨干为根基,再广纳天下英才,既可掩人耳目,又能借此培养一批真正通晓格物之道的本土人才。

两套班子相辅相成,假以时日,必能将那些越时代的技术逐步消化吸收,真正化为己用。

“陛下圣明!”

墨渊再次欠身,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如此安排,既可使格物之学扬光大,又能网罗天下英才,实为长远之策。”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