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凌迟处死(2 / 2)

朱由校粗重的喘息和炭火微弱的噼啪声。

魏忠贤几人深深埋着头,大气不敢出。

“山西走私资敌一案,罪证确凿,罄竹难书!

其祸之烈,动摇国本!

其心之恶,等同叛国!

朕意已决,当以国法昭昭,行雷霆之诛!”

张、王等晋商主犯凌迟处死,择日押赴京城,于菜市口正法!

令京师官民及四方进京官吏、商旅,亲眼目睹此辈叛国者之下场;

取其头颅,传示九边!

务必使边关军民尽知:凡通虏资敌、祸乱国事者,虽富可敌国,必受此极刑!

其家族直系成年男丁、女眷于山西各地公审,判斩立决,公开行刑!

所有族人,不分宗支、老幼,即刻削籍,全家打入贱籍!

五代之内,永不叙用!

子孙永世不得科考、不得从军、不得从商!

不得购置田产房屋!

全部配至云南、琼州,为营户官奴,由当地卫所严加看管,编入矿坑、修路、垦荒等至死方休的苦役之中!

遇赦不赦!

永世不得返回原籍!

至于此次查抄所获钱粮土地,除依旨留二百万两于山西交予内务府作为接手商铺、重振皇家商行之启动资金外,其余所有抄没现银,着黄梓伦率精锐亲军,武装押运回京,入内帑!

沿途各府州县务必全力护持,失一锭者,守土官同罪论处!

三百六十万石粮食,着由山西布政使齐永怀全权接管;即刻以工代赈,优先用于遭战乱、灾荒波及之地的民生恢复,修水利、筑道路、复民舍。

于山西境内广设粥厂、放贷种粮,安抚流民,招抚归田。

剩余部分,悉数存于山西、大同、宣府等沿边重镇战略粮仓,划归内廷直辖管理,专供未来帝国北征草原所需,任何地方官员不得擅自动用!

商铺、货栈、等尽数没入内务府,朕会指派精干人员、凭锦衣卫、地方官府之力,完成清点、接收、一律冠以“内务府皇店”

等名号。

以此骨架为核心,铺设至九边、达江南、通运河之皇家商业网络!

所有田地,无论其原在何人名下,悉数收归国有,由户部会同山西、陕西等地官府,按人口、劳力重新丈量造册,优先授予无地灾民、立有战功之将士家属屯垦,永以为业。

宅院可充作县学、驿站或驻军官署。

命山西布政使司衙门会同锦衣卫,将此案主犯罪行、证据、判决,刻碑勒石,立于大同、太原、张家口等通衢口岸及涉案地城门处!

待京郊羞耻碑建成后,将其其主犯姓名与犯官姓名刻于“硕鼠蠹虫羞耻碑、国贼汉奸唾骂碑”

,详述其资敌祸国之恶行,警示后人。

皇帝朱由校的声音在暖阁内回荡,如同金玉律令:“此乃钦定之刑!

一应人等,有徇私枉法、拖延执行者,视同谋逆,立斩!

诏旨即刻拟,飞递山西!

命钦差王命璿、许显纯、方正化严旨遵办!”

“奴婢领旨!

皇爷圣断,此辈国之巨蠹,理当如此!”

魏忠贤叩领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