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使用了缩微模型,通过缩微比例(约1:20)的波浪模型拍摄后,后期特效放大合成。
霍伊特玛领导的摄影团队在浅水区利用低角度拍摄所需要的镜头,后期制作的时候,特效团队会用模型波浪结合实拍镜头,通过放大效果,形成“山一样高”的视觉冲击。
霍伊特玛通过IMAX摄影机捕捉了冰川环境,后期会对光线反射、水雾细节进行微调,这样就可以确保真实感。
米勒星的这一现象也有科学理论支持的。
前世的时候,黑洞潮汐力设定是《星际》邀请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提出,米勒星球因靠近黑洞卡冈图亚,受到极端潮汐力作用,导致米勒水星周期性巨浪。这一设定参考了地球的潮汐现象,但强度被放大数万倍。
包括时间膨胀效应,米勒星球上1小时相当于地球7年,其潮汐力引发的地壳震动与海水搅动被设定为巨浪成因。
而这一世,《星际》的科学顾问也依然邀请的基普·索恩,只不过这些理论都是杨简写剧本的时候提出来,毕竟他是能写出《火星救援》这类科幻小说的作者。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他是了解一些物理和天文学知识的。
在剧组筹备之初,邀请了基普·索恩来帮忙提供科学依据上的人支撑与计算。
当然,基普·索恩作用也不止于此,他的加入,还能确保虫洞、相对论等尽可能地准确。
杨简提供了虫洞和黑洞图形,但是光线穿过虫洞或围绕黑洞的方程,这玩意儿杨简就不知道了,因此还是需要科学家来提供理论支持。
拍科幻片没问题,大胆想象也没问题,但是不能违反现有物理定律,一切想象都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支持,而不是单凭个人的想象。
拍摄完米勒水星球的戏份,剧组放假一天,杨简领着柳亦妃驾车去环岛旅游去了。其他人也是休息的休息,旅游的旅游。
冰岛这地方,你要是来在这工作,这种有些恶劣的天气环境很让人头疼,但是你要是旅游,那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当然,一天的时间也没办法走完整个冰岛,所以杨简和柳亦妃先去了剧组大本营赫本附近的钻石冰沙滩和冰河湖。
不过这也没关系,后面放假又去其他的地方。
拍摄冰川戏份的时候,假期可能还会放长一点,到时候也能去远一些的地方游玩。
......
晚上回到民宿的时候,杨简见到了饰演曼恩博士的是马特·达蒙,对方是华纳那边推荐的演员。
杨简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反正也不是什么太过重要的角色,用谁都没问题,只要愿意来冰岛吃苦他都欢迎。
当然,人家马特·达蒙也不是什么小角色,虽然不是小李子那种好莱坞超巨,但也算是一线明星,人家愿意为了一个不重要的角色大老远的到冰岛来,不管是因为什么,杨简都要感谢人家的。
一开始的时候,杨简对于一脸苦大仇深长相的马特·达蒙没什么好感,主要是对方和哈维那矮胖子关系挺好,前世哈维在美国成为过街老鼠的时候,马特·达蒙还试图出面让那些受害人撤回指控,就这一点,就证明马特·达蒙和哈维的关系莫逆。
不过就冲人家一个一线明星愿意来冰岛吃苦,杨简对他的看法改观不少。
“你好,马特,感谢你能来。”杨简也主动伸手和对方握手。
“你好,杨。恭喜你完成全满贯这一了不起的成就。”马特·达蒙显得很热情:“一直想和你合作,他们说有这么一个机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哈哈,谢谢。我也想找机会和你合作一次,我以前看过你很多部作品,杰森·伯恩我可是非常熟悉的。”
合作部合作的杨简倒是没想过,但是杨简看过马特·达蒙不少作品倒是真的,《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