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是钱的事,未来几个赛季才是这支利物浦出成绩的时候,球员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利物浦的。”
巴托梅乌讪讪两下,没再继续说话,他现在只是个副的,话事人还是罗塞尔。
同样的对话还在慕尼黑拜仁俱乐部发生,不过他们只对诺伊尔和莱万感兴趣。
现任的门将汉斯-约尔格·布特虽然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但是门线技术和出球的能力略显平庸,需要替换。
其实拜仁很早就开始关注诺伊尔了,还没等他们出手,利物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沙尔克04达成了转会协议。
而球队的前锋马里奥·戈麦斯始终要差些意思,年纪越慢慢大了,拜仁需要找一个替代者,莱万就是一个很适合的对象。
不过一番交流下来,发现短期内拜仁引进这两名球员的机会也不大,还是那两个原因,利物浦这赛季夺得欧冠其实有些运气成分,一路的对手也就皇马比较强,决赛的切尔西更是多名主力停赛。
未来几个赛季才是利物浦出成绩的时候,而且球员的违约金很高。
其实在曼城、曼联等俱乐部也进行了类似的谈话,只不过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没办法从这支利物浦挖人,或者说能挖,但是付出的代价很大。
而且利物浦是欧冠卫冕冠军,只要再增强一些替补阵容,未尝不能再联赛和欧战双线取得成绩,所以还是那个原因,球员在带的开心而且薪水也匹配自己的付出,一般不会选择这个时候转会。
......
利物浦的夺冠,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英国,各大媒体对利物浦夺冠的反响最为热烈。
一些报刊例如《泰晤士报》及小报《太阳报》特别提到了英格兰和德国之间的足球恩怨。
尽管这次决赛不是英格兰球队和德国球队的对决,但是两支英格兰球队在慕尼黑安联球场进行欧冠对决,完事之后让德国人看着英格兰球队庆祝,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英格兰与德国足球之间的恩怨是足坛最着名的宿敌对决之一,跨越近一个世纪,交织着争议、逆转与历史性胜利,形成了如今复杂的这种“羁绊”。
1966年世界杯决赛“温布利悬案”——那年的世界杯决赛在伦敦温布利球场举行,英格兰与西德战至加时赛。赫斯特的射门击中横梁后弹地,裁判判定进球有效(尽管回放显示球是否整体过线存在争议),英格兰最终4比2夺冠。
这一争议性判罚成为德国人心中长久的“耻辱”,也为后续对决埋下“仇恨”的种子。
这是英格兰唯一一次世界杯冠军,而德国则将此视为不公的象征,贝肯鲍尔等球员此后多次提及“雪耻”的决心。
1970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英格兰2比0领先时,贝肯鲍尔带伤破门鼓舞士气,德国连扳两球拖入加时,盖德·穆勒绝杀完成逆转。这是德国首次在大赛中击败英格兰,标志胜负天平开始倾斜。
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与1996年欧洲杯半决赛的点球魔咒——
这两场半决赛均以点球大战告终,德国均胜出。
1990年,皮尔斯和瓦德尔罚失点球,英格兰失利;1996年,时任英格兰球员索斯盖特射门被扑,德国再次晋级并最终夺冠。
英格兰名宿莱因克尔曾有过这样一句名言:“足球就是22人踢120分钟,最后德国人赢的游戏。”
这句话成为英格兰人无奈自嘲的经典。
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英格兰在慕尼黑客场5比1血洗德国,欧文上演帽子戏法,杰拉德斩获国家队首球。这场胜利被视为英格兰对德压制30年后的“复仇”,甚至引发英国社会文化现象,诸如如纪念T恤热卖、电影调侃等。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