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民创造公转密码的终极目的——不是祭祀,而是将地球改造成能与参宿四同步共振的宇宙灯塔,让人类文明在星际间留下可被识别的能量印记。
当古代线的青铜鼎与现代线的“传承号”
同时对准参宿四方向,两地的公转轨迹突然产生跨时空共振,在宇宙中组成巨大的能量环,环上的十二个节点闪烁着与参宿四相同的光谱。
姜绾的意识在共振中看到了完整的文明蓝图:地球按公转周期接收星际能量,通过人牲祭祀和星砂网络储存,再由昆仑墟的装置送到参宿四,形成跨越光年的能量循环,“是文明的呼吸节奏。”
她在意识中听到先民的声音,“公转是地球的脉搏,只有与宇宙的心跳同步,文明才能存活。”
林教授的团队基于公转密码开出“星际导航系统”
,能利用地球公转与参宿四的共振定位。
当系统次测试,屏幕上的航线图与古代线青铜鼎投射的完全相同,第七个拐点的修正参数,正好解决了飞船的引力弹弓误差问题,“是宇宙级的gps。”
他看着系统自动生成的未来航线,延伸至银河系中心的轨迹,与地球公转轨道形成相似的螺旋结构,“公转规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更是整个宇宙的导航基准。”
古代线的姜绾将公转密码刻入青铜鼎,鼎身突然浮现出与现代系统相同的未来航线。
当她在鼎底埋下星砂晶体,晶体的意识体投射出影像:未来的人类乘坐青铜方舟,按公转密码的航线穿越星空,在参宿四第三行星建立新的文明,那里的地面也有相同的公转轨迹,与地球形成跨星系的能量共振,“是文明的种子。”
她抚摸着鼎上的航线,“公转密码会像基因一样,随着文明迁徙而复制,确保我们在任何星系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昆仑山的轨迹在夜幕降临时亮起,与太空中“传承号”
的航线形成天地呼应。
姜绾站在轨迹中心,看着十二节点的星光连成线,在天空画出与参宿四相同的星座图案。
她知道,公转密码的探索不会结束,只要地球还在绕日运行,只要人类还在探索宇宙,这个密码就会不断演化,指引文明穿越星海,找到属于自己的永恒轨道。
星砂在公转轨迹的管道中流动,将地球的脉搏传递给宇宙;青铜鼎的光影与射电望远镜的电波在时空中交汇,编织出跨越光年的通讯网络;人牲的布局与基因的筛选在星砂密码中共存,确保文明的能量与宇宙同步。
姜绾握紧手中的青铜密钥,密钥反射的不仅是眼前的轨迹光芒,更是先民的天文智慧、萧决的血脉共振、现代科技的探索精神,以及未来文明在参宿四的曙光,它们共同组成一幅遵循公转规律的宇宙蓝图,而公转密码,就是这幅蓝图最精准的坐标。
这场始于星陨的公转探索,终于在地球与参宿四之间形成了能量共振的闭环。
而这,仅仅是人类文明理解宇宙规律的开始,当未来的飞船按公转密码驶向更遥远的星系,星砂能量将再次证明,地球的公转不仅是太阳系的天文现象,更是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身份证,让我们在浩瀚星海中,永远不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