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定理光年(1 / 3)

现代实验室的全息投影中,《周髀算经》的竹简正悬浮在半空,林教授用激光笔沿着“勾三股四弦五”

的刻痕滑动,光束突然在屏幕上延伸出一道红线,终点精准落在参宿四的三维模型上。

计算器显示的数值让所有人屏住呼吸:按西周青铜尺的比例换算,这道“弦”

长对应的实际距离是64o光年,与现代天文观测的64o3光年误差仅oo2光年。

“不是测量,是计算。”

姜绾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星图参数,“古人用勾股定理推算出了星际距离,青铜尺的刻度就是宇宙尺度的缩小模型。”

她将璇玑阴阳镜放在竹简旁,镜面反射的红光在地面组成与参宿四相同的螺旋星系,其中第三行星的位置恰好落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

用激光测量行星到地球和参宿四的距离,得到的比例依然是3:4:5,与《周髀算经》的记载形成跨越两千年的呼应。

“这是宇宙级的几何题。”

林教授调出星系引力分布图,三个天体形成的引力场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地球是‘勾’的,参宿四是‘股’的端点,第三行星就是那个完美的直角。”

实验室的青铜爵突然出嗡鸣,爵身的星砂涂层在共振中浮现出商王武丁时期的“井田制”

地图。

姜绾放大其中一块方田,现其边长比例同样是3:4:5,田埂的走向与参宿四星系的旋臂完全吻合。

更惊人的是,甲骨文中“方田”

的象形字,拆解后竟是由七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星图,第七个三角形的斜边标注着与现代相同的64o光年数值,只是用“步”

作为单位。

“是伪装的天文志。”

她用特制溶剂涂抹甲骨,隐藏的刻痕逐渐显现:“方者,仿也,法天象地而成。”

旁边的小字记载着丈量方法,与现代三角视差法的原理异曲同工,只是将基线长度换成了夏朝的“里”

当林教授按记载的公式计算,得到的参宿四方位角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误差小于o1度,“他们用农业制度的名义,把星际导航数据刻进了甲骨,躲过了三千多年的战火。”

此时的古代线,萧决正蹲在神树投影的星图前。

地面用朱砂标注的直角三角形中,“弦”

的末端指向昆仑墟的方向,墨家弟子用青铜尺测量的结果显示,从质子府到昆仑墟的距离,恰好是“勾三股四”

比例换算后的“弦五”

长度。

姜绾将商王时期的龟甲放在星图旁,甲片上的“方田”

图案与地面图形完美重叠,只是甲片边缘的星砂粉末组成了更复杂的网络,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不同的时空坐标。

“是双重复合地图。”

她用指尖划过甲片上的“五”

字,地面的星图突然升起,在空中组成立体的宇宙模型,地球与参宿四的连线形成的直角三角形,与神树投影的图形完全对称,“平面是地面路线,立体是星际坐标,古人用同个几何模型记录了两种尺度。”

萧决的伤口突然烫,胸口星图的第七个节点与模型中的第三行星产生共振,在甲片上灼出与现代实验室相同的64o光年标记。

神树根部的液态青铜突然涌出,在地面组成与“井田制”

相同的网格,每个方格的角落都镶嵌着星砂,组成微型的直角三角形。

当萧决将青铜护腕放在中央方格,护腕展开的逆磁阵让所有三角形同步转动,最终指向与参宿四相同的方位,转动的角度与现代实验室中全息投影的旋臂角度完全一致。

墨家巨子看着网格中流动的金属,突然想起《墨经》中的记载:“方,柱隅四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