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实验室的碳-14测年仪出轻微的蜂鸣,林教授盯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当最终数值定格,他突然按住额头,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击中——“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5o年)”
,这行黑色的字符,与陨铁小球表面的青铜锈迹形成了诡异的呼应。
“不可能出错。”
负责检测的研究员递来三份平行实验报告,误差范围控制在±3o年,“我们用了加器质谱法,连小球内部的星际尘埃都做了单独测年,结果一致。”
姜绾戴上白手套,将小球放在显微镜下。
球体表面的氧化层呈现出同心圆结构,每层的厚度对应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最内层的纹路与三星堆神树第7根枝干的榫卯凹槽完全咬合,连最细微的铸造缺陷都分毫不差。
“它本就是神树的一部分。”
她调出神树的三维扫描图,第7根枝干的末端确实有个不规则的缺口,缺口的曲率半径与小球的直径完全匹配,“就像钥匙和锁,分离了三千年,终于要重新合为一体。”
林教授突然注意到小球内部齿轮的参数。
模数23,齿数17,压力角2o度——这些数据与神树其他枝干的榫卯结构存在数学关联,构成一个精密的传动系统。
当他将这些参数输入齿轮系模拟软件,屏幕上浮现出与参宿四行星系相同的轨道模型,第三颗行星的位置恰好对应着小球的位置。
“是星图的缩放模型。”
他将神树的高度与太阳系的尺度换算,比例恰好是1:1o12,“古人用青铜树模拟宇宙,而这颗小球,就是参宿四在模型中的投影。”
此时的古代线,三星堆神树的复制品正矗立在质子府的庭院中。
萧决捧着陨铁小球,站在神树前,掌心的温度让小球表面的霜花逐渐融化,露出与神树相同的缠枝纹。
当他将小球对准第7根枝干的缺口,两者之间突然产生无形的引力,小球自动嵌入凹槽,出“咔哒”
轻响。
整棵青铜树剧烈震颤,128根枝干以不同的角度转动,叶片上的鸟形装饰全部转向西方,喙尖的指向形成一个复杂的角度——与参宿四在天球坐标系中的赤纬角完全一致。
萧决的指尖抚过转动的枝干,树皮的纹路在他掌心留下灼热的印记,组成与现代实验室相同的轨道模型。
“每根枝干都对应着一颗恒星。”
墨家巨子递来一卷《天官书》残卷,上面的星图标注与枝干的转动角度一一对应,“第7根对应参宿四,所以才需要这颗星陨制成的小球来激活。”
小球嵌入的位置突然亮起红光,沿着枝干蔓延,在树顶的铜鸟眼中形成一个微型星图。
萧决认出这是参宿四周围的行星分布,其中一颗行星被朱砂重点标注,与地球的位置完全对应。
“是坐标。”
他的心脏传来一阵悸动,胸口的星图与铜鸟眼中的星图产生共振,“神树在指引我们找到参宿四的宜居行星,就像现代的深空探测器在寻找类地行星。”
现代实验室的屏幕上,神树投射的星图正在与nasa的深空探测航线叠加。
128根枝干的延长线中,有78与探测器的预定航线重合,尤其是指向参宿四的那根,完全覆盖了“新视野号”
的修正轨道。
“是导航路线。”
姜绾放大重合的部分,现航线的拐点处都有明显的齿轮结构,与小球内部的齿轮完全相同,“古人不仅绘制了星图,还规划好了星际航行的路线,甚至考虑到了引力弹弓效应。”
研究员突然将神树的声学特征与小球的共振频率叠加,两者的谐波成分形成一个完整的能量谱,峰值恰好是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