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压迫(2 / 3)

出投降。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

    随着主将被俘,黑龙江陷落。

    彼时康熙的军队,辎重刚刚抵达盛京,却不知该不该继续往前。

    康熙龙颜大怒,但同时也油然而生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诞感。

    吉林失陷尚可归咎于巴珲德无能轻敌,但萨布素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竟也败得如此之快?如此彻底?!

    这在龙兴之地作乱的起义军究竟是什么来头?

    他们的首领又是何方妖孽?

    康熙自诩文治武功,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击噶尔丹,如今却在“龙兴之地”被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匪军”接连重创,损兵折将,丢失大片国土,这种失控感让他感到一种被羞辱的无力,还有更多更深的愤怒。

    以及他自己都不愿细想,不愿承认的……

    恐惧。

    为什么?为什么这支反贼所控制的地区丝毫没有反抗?甚至很快归心?

    以至于他想打探一些情报都模模糊糊,只知道他们大手笔往外洒粮,可其余的,基本一无所知。

    据李绅所说,吉林现在太团结了,还有所谓民兵巡逻村落,根本就难以从百姓的口中问出情报,他们奸猾狡诈,绝不肯向生面孔透露有关于起义军和起义军首领的消息。

    再加上很快又要过冬,关外大雪寒天,根本难以生存,何谈作战,且朝廷对于起义军也根本不了解足够的情报,那支朝廷派出的军队,便暂且驻扎在了盛京。

    康熙发泄了一通后,很快恢复了冷静,严令大军固守盛京,令李煦不惜一切代价查明起义军的真实底细,特别是其火器来源和首领背景,又召集钦天监和西洋传教士,想要破解起义军的火器。

    也就是这个时候,那个蠢笨愚钝,但火器上确有天份的人才配被康熙想起来。

    “……对,还有戴梓!”康熙不由自主的一拍桌子,随后才想起来,宁古塔,已经不是他大清领土了。

    众人面面相觑,看着康熙的脸色红红白白,变幻不定,谁也不敢吱声。

    前朝同样一片噤若寒蝉,大臣们不敢轻易发言,唯恐触怒皇帝或与“反贼”扯上关系,奏折中多是“天兵一到,顷刻齑粉”的套话。

    私底下,这些重臣们则纷纷与自己投靠的那些皇子们密谈,试图从中争取一些利益和名声,好处。

    虽然起义军并未打着什么“反清复明”的名号,但不少汉臣们依旧心情复杂。

    若能……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