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鸣笛(2 / 3)

忙碌碌干活。

    李玉娥瞅准了这个机会。

    素有吴门女学士美誉的徐媛被诏入京城时还很是茫然,随后得知自己被安排为翰林院典籍司女史,暂且负责协助整理修订教材。

    与她一道的,除了一些太后挑选的,有真才实学的女子,还有几个善于经营的女子,成了织造局特聘文书,其中一个晋商出身的已经被指派去负责羊毛贸易了。

    徐媛接到诏令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她虽在江南素有才名,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被朝廷征召,直到踏入翰林院,接过那一纸任命文书,徐媛才真真切切意识到,自己竟成了典籍司女史,堂堂正正地入了仕。

    徐媛踏入藏书阁时,几位老翰林正低声交谈,见她进来,声音戛然而止。

    空气凝滞了一瞬。

    翰林院的老学士们板着脸,眼神里藏着打量,甚至隐约透着几分不以为然,可没人敢明着说什么。

    毕竟,这是太后的意思,更是那位殷国师的手笔,还有那张江陵也默许了。

    而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殷灵毓的本事?

    就算看在她和太后的份儿上,他们也不能明着针对这几位女官。

    只是他们自觉满腹诗书,若徐媛她们拿不出什么本事来,也别怪他们看不上她们。

    徐媛深吸一口气,指尖微微发颤,却稳稳接过了官印。

    既然踏进了这道门,她就绝不能退。

    “羊毛贸易那晋商女子不是干得风生水起?”

    “但经商和编纂文书还是不一样,若这徐媛真能成事,日后我家族里的女子,说不定也能谋个前程……”

    更多的人则是沉默观望,反对者竟然出奇的少,大多就是嘀咕两句而已,这让李玉娥有些措手不及。

    她还打算谁反对的最厉害,她就挑谁家的女眷上来呢!

    “早在新式纺织机出现后,风气就变了许多了。”张居正叹道:“女子纺织而月入丰厚,江南一带本就有不少人家喜培养女儿刺绣功夫,倒也给了女婴活路,现在更是少见弃婴塔中有婴啼。”

    这还是他的门生故吏里有人想要投其所好,特地写信报给他的消息,将其引以为自己的政绩,并借此对他和殷灵毓大加恭维。

    殷灵毓头也不抬,轻笑一声:“金钱和权力在谁的手里,谁说话就硬气,女儿一个月能赚那么多钱,他们别说打骂了,恨不得跟女儿最亲最好,风言风语也不在乎了,儿子孙子也不亲香了,让她连人都不必嫁,一辈子给家里赚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