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道衍(2 / 3)

!”

    船只略微减速,常遇春和殷灵毓朱棣趁此时机开始商议战术。

    朱棣一想到这些倭寇时不时偷着去大明的沿岸去烧杀抢掠,就心头火起,道:“咱们不如直接拿火炮轰平他们!”

    常遇春微微摇头:“四殿下莫急,那海图上你也看了,这一带小岛礁石诸多,要打,就该一网打尽,火炮声音还是大,周围的倭寇听了就跑了,咱们还得多费心思。”

    “用枪。”殷灵毓提醒道:“枪的声音虽然也不小,但比起火炮小的多,白刃容易有伤亡,还是枪最合适。”

    常遇春和朱棣也点了头,很快,十艘小艇从各大战船放下,载着三百名精锐士兵向岸边划去,常遇春身先士卒,站在第一艘小艇的船头,腰间的佩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些士兵拿的都是连发火铳,虽然不比那宝贵的连发扫射的机枪,但威力同样十分惊人。

    随着小艇越来越近,岸上的倭寇也组织起抵抗,几支羽箭破空而来,钉在小艇的船舷上。

    “举盾!”殷灵毓喊了一声,站在前方的训练有素的明军立即举起藤牌,箭矢叮叮当当落在盾面上,身后的同袍立刻举枪,随后冲在前面的倭人大多被一枪打翻在地,惨嚎声不绝于耳。

    “杀!”小艇靠岸的瞬间,常遇春也高喝一声,明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到岸上,举盾的举盾,执矛的执矛,有枪的自然是点名一般收割着倭寇的性命。

    沙滩上很快染满了血迹,倭寇人数不算多,又是仓促迎敌,此刻已经溃散逃命,明军已经分组向岛内追赶了,殷灵毓擦了一把脸颊上的血色,看着殷红的血顺着长剑往下滴,竟破天荒的笑了起来。

    怎么,原来你们的血居然不是黑的。

    朱棣跃跃欲试想跟着往林子里钻,被常遇春给拦了下来,眼珠子一转,到一边俘虏堆里面找还能喘气的,顺便拉上了早就预备好的会说倭语的人当翻译。

    等明军将岛屿清理干净,从林子里钻出来的时候,海面上已经倒映夕阳,朱棣从那几个“浪人”嘴里撬出来了周围的势力分布,常遇春随手就好心的送了他们几个一程。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分兵将周围清剿一番,最终用炮弹洗礼了倭岛的港口,大摇大摆的登上了主岛的海岸。

    此时的倭寇还处在他们的南北朝时期,混乱又落后,往往只能找到一些村庄一样的主要城镇,常遇春等人势如破竹,不时感叹就是从前没早这么干。

    一路就往石见银山去了。

    彼时,朱元璋正在接见一位行僧。

    僧人穿着黑色的僧袍,自称道衍,是从苏州妙智庵来,为的是揭发当地的一伙儿官绅强抢民女之事。

    朱元璋见其谈吐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