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游子心态百孝心(二)(第1/2页)
春寒料峭时,萧琰又一次站在了张老丈的冢前。他刚从江南赶回来,身上还带着旅途的风尘,手里却紧紧攥着一个用油纸仔细包裹的布包,里面是他特意为张老丈准备的新物件——一床用江南上好蚕丝织成的薄被。
“老丈,开春了,夜里还有些凉,这床薄被您盖着,就不会冷了。”萧琰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薄被铺在冢前的石板上,指尖轻轻拂过被面上精致的云纹,眼神里满是温柔。他想起去年冬天,自己在江南的布庄里看到这种蚕丝被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张老丈。以前在茅草屋时,每到开春,夜里的寒气总让老人睡不安稳,那时他就想着,要是能有一床暖和的被子给老人就好了,如今终于如愿,可老人却再也无法亲手接过这床被子。
风轻轻吹过,带来了山野间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冢前的几株新绿破土而出,是他上次来的时候种下的松柏苗。他仔细查看了松柏苗的长势,用带来的小铲子给它们松了松土,又从随身的水壶里倒出些水,慢慢浇在根部。“老丈,您看,这几棵松柏长得多好,以后它们就能一直陪着您了。”他一边浇水,一边轻声说着,仿佛老人就坐在身边,正笑着听他说话。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脚步声,萧琰抬头望去,只见李二牛提着一个竹篮走了过来,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馒头和几碟小菜。“萧大哥,你又来啦!”李二牛笑着打招呼,把竹篮放在冢前,“我娘说张老丈以前最爱吃她蒸的白面馒头,今天特意多蒸了几个,让我给老丈送来。”
萧琰看着篮子里冒着热气的馒头,眼眶微微发热。他想起以前,张老丈总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白面馒头留给他,说他年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点好的。如今,还有人记得老人的喜好,还在用心地孝敬着老人,这让他心里既温暖又欣慰。“二牛,你娘有心了,老丈要是知道,肯定会很高兴的。”
两人一起坐在冢前的石板上,一边吃着馒头,一边跟张老丈说着最近的事。李二牛说,村里最近来了个教书先生,在村头的破庙里开了个学堂,村里的孩子都能去读书了;还说村里的路也开始修了,再过几个月,就能走平整的石板路了。萧琰听着,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想起自己去年回来时,跟村里的族长提议修学堂和修路,族长一开始还担心资金不够,他当即拿出了自己攒下的大部分积蓄,又发动村里在外闯荡的同乡一起捐款,没想到短短几个月,这些事就都有了眉目。
“老丈,您看,咱们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孩子们能读书,路也能走得更顺畅了,您要是还在,肯定会很开心的。”萧琰望着冢前的松柏苗,声音里满是感慨。他知道,这些都是张老丈生前希望看到的,如今他一点点把这些愿望变成现实,也是在替老人完成心愿,尽自己最后的孝心。
夏日的暴雨来得突然,萧琰冒着大雨赶到张老丈的冢前时,浑身已经湿透了。他看着被雨水冲刷得有些塌陷的坟头,心里一阵焦急,连忙从马背上取下带来的工具,开始给坟头添土。雨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流,模糊了他的视线,他却丝毫不在意,只是埋头不停地铲土、填土,生怕雨水会把老人的冢冲坏。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