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游子心态百孝心(一)(2 / 4)

开锅,是邻居的王阿婆经常接济他们,给他们送些粗粮和咸菜。后来他长大了,离开家去闯荡,王阿婆送他到村口,说:“琰儿,在外头别逞强,受了委屈就回来,阿婆还在呢。”那时他总觉得阿婆还年轻,等他功成名就了再回来好好孝敬她,可等他终于在江南站稳脚跟,想回来接阿婆去享福时,却收到了阿婆去世的消息——跟眼前这座冢里的老人一样,都是在寒冷的冬天,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原来,游子在外奔波,总以为时间还很多,总以为还有机会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疼爱过自己的人,可却忘了,岁月不饶人,老人的时光经不起等待。就像这深秋的草木,看似还能再熬些日子,可一场寒霜下来,就会凋零殆尽,再也没有复苏的机会。

    萧琰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泥土。他望着土冢,心里暗暗发誓:以后每年,他都要回来看看老人,给老人带他爱吃的东西,陪老人说说话。就算他走得再远,飞得再高,也不能忘了这些曾经温暖过他的人,不能忘了自己的根。他牵着马,慢慢往回走,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风里似乎还带着桂花糕的甜香,像是老人在跟他说:“后生,好好活着,就是对我最好的孝敬。”

    他翻身上马,马蹄再次踏过枯草,却比来时更坚定。他知道,游子的路还很长,可无论走多远,他心里的那份孝心,永远都不会变。因为他明白,那些曾经爱过他、帮过他的人,虽然已经离开了,但他们的爱和温暖,会一直留在他心里,支撑着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萧琰的指尖还残留着坟头泥土的微凉,夕阳将最后一缕余晖洒在土冢上,那几丛狗尾草在暮色中微微晃动,像是老人在无声地挽留。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从马背上取下随身携带的帆布包,缓缓铺开在冢前的空地上。包里装着的不是什么贵重物品,而是他这五年来在异乡收集的零碎物件——一片来自江南水乡的枫叶,一枚从塞北沙丘捡到的鹅卵石,还有一张泛黄的、画着简陋房屋的纸片。

    “老丈,您还记得吗?”萧琰拿起那张纸片,声音轻柔得像是怕惊扰了沉睡的老人,“五年前我离开时,您问我以后想住什么样的房子,我说想住一间有院子、能种满花草的屋子,您当时还笑着说,等我回来,就帮我在您家旁边的空地搭这样的房子。”他指尖摩挲着纸片上歪歪扭扭的线条,那是他在江南客栈的油灯下画的,每当夜深人静思念家乡时,他就会拿出来看看,仿佛只要看着这张纸,就能看到老人慈祥的笑容和那间漏风的茅草屋。

    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地上的落叶,打在帆布包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萧琰把纸片小心翼翼地收好,又从包里拿出一个破旧的竹编小筐——这是他去年在江南的一个集市上偶然买到的,竹筐的样式和当年老人坐在老槐树下编的一模一样。他记得老人的手很巧,总能用不起眼的竹子编出各种各样的物件,不仅能用,还好看。有一次,他看到老人编了一个小竹筐,里面放着刚摘的野果子,就忍不住夸了一句,老人当即就把小竹筐送给了他,说:“后生喜欢就拿着,以后装些零碎东西也方便。”那个小竹筐他一直带在身边,后来在一次赶路时不小心弄丢了,为此他还难过了好几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九章游子心态百孝心(一)(第2/2页)

    “这个竹筐,跟您当年送我的那个很像。”萧琰把竹筐放在坟头,轻轻整理着筐沿,“我找了很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