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比学赶不切实际(1 / 2)

钟凡看了看陪同视察的省市干部,非常和善地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言权。

我提前来是要实地考察你们省的旱情,尽早汇报上去有利于上级的决策部署。

所以我要多看多问少说话,更不会做什么指示。”

他明确表达态度,大家跟着点头,紧张的心情也舒缓不少。

领导不话,那自然就不会批评抗旱存在的问题,自己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凡同志,我觉得您还是有必要在调研结束后,在省城召开一次抗旱会议,给全省干部群众抗旱谈谈心,鼓鼓劲。

本省是您的根据地,您对安定人心,统一思想有巨大的影响力啊。”

鲍乾清异常热情地对钟凡出邀请。

“到时候看吧,如果征得上级领导的同意,我也不介意和大家相互交流。”

钟凡很谨慎地给自己留有余地,便在众人的陪同下,前往抚远区进行考察。

在车上,钟凡又仔细询问秦云东对抗旱的部署细节。

虽然他没有任何评价,但鲍乾清都能看出他对临江经验非常满意。

鲍乾清准备抖机灵抢先邀功。

“凡同志,我在上一次常委会上就做出明确指示,全省要用五年时间,全面借鉴临江市的抗旱经验,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我省的干旱问题。”

他本来指望钟凡会对他的决策给予肯定,没想到钟凡却皱紧眉头。

“老鲍,这个决定不妥吧?”

“凡同志,有何不妥?”

鲍乾清有些尴尬地问。

钟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头问秦云东:“你们年初就开始做抗旱筹划,预算是多少,到现在花了多少钱?”

“临江市预算是一亿七千万,省里给了抗旱资金两千万,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落实下去。”

秦云东如实回答。

钟凡又问:

“临江市2oo4年的gdp是四千多亿,财政收入是三百二十八亿元,支出是三百三十四亿元,赤字六个亿。

你哪里能腾挪出近两亿资金用于抗旱体系建设?”

很明显,钟凡对临江市的情况了如指掌,不用秦云东汇报,他能把临江市的财政数据信手拈来。

“我们主要通过财政调配挤出一部分资金,另外主要是行水利项目专项债券融资,再利用每年的水力电收入偿还本金和利息。”

秦云东大致介绍了债券使用情况。

钟凡这才看向一头雾水的鲍乾清。

“老鲍,全省的抗旱资金东拼西凑才拿出四亿多,而实际上临江市就要消耗两亿资金。

你们省怎么能做到让所有地级市都能比照临江市的标准建设抗旱体系?”

钟凡的问题很尖锐,直接让鲍乾清哑口无言。

临江市的财力在全省一骑绝尘尚且难以自我消化,还必须行债券来解决。

而其他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甚至还不到临江市的十分之一,又有什么财力能支持这么庞大的资金投入?

“乾清同志,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抗旱,盲目比学赶不切实际,还会造成各地市沉重的债务负担,你们省委不能乱弹琴啊。”

钟凡说得语重心长却又不留情面。

鲍乾清羞得一张老脸没地方搁。

他没想到钟凡离开几年,对全省的情况还如此了解,让他丢尽了颜面。

汽车来到抚远区,钟凡看到迎接他的是新任书记夏丰,不由惊奇地问:

“我没记错的话,你不就是云东的秘书小夏吗?”

“是的,钟书记,您的记性可真是太好了。”

夏丰落落大方地和钟凡握手,丝毫没有拘束和畏惧的神色。

秦云东忙在一旁纠正:“凡同志有新的工作岗位,不能再叫书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