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你觉得许教授的目标仅仅是Q≥1(2 / 3)

    开业典礼也就是90分钟左右。

    参加完开业典礼,许青舟先把宋瑶送到公司,自己也开车前往研究所。

    距离挑战三重乘积峰已经过去1个月,所里推进了不少子课题的点火实验。

    并且,就在8月初的时候,还顺利完成了劳森点火阈值360秒的维持,但对于这样的小实验,他们懒得宣传。

    保持劳森点火阈值时间虽然不断延长,但要让技术具备在示范堆应用的价值,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验证,最后实验净能量增益。

    而许青舟现在的首要任务,还是偏滤器的升级。

    研究所这边,正在同步测试超导磁体疲劳,负三角形度优化,还有热电转化效率等等。

    “许教授。”

    任南把报告递给许青舟。

    “这是最新的TBR报告。”

    TBR,也就是氚增殖比,正如先前所说,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必须要实现氚燃料自持,避免燃料枯竭,否则聚变堆将依赖外部供氚,成本极高且不可持续。

    不把这玩意搞定,聚变反应实验也只能进行短暂的实验,没办法实现稳定运行。

    从数据上看,这次修改过后的性能还算出色。

    “如果一直按照磁约束中子聚焦系统的路线走下去,说不定可以把TBR提升到1.1,进而实现净能量增益。”

    “不好说。”

    放下检测报告,许青舟继续说道:“效果虽然显著,但材料和能量损耗也比较显著,维持磁约束中子聚焦系统需要持续耗能,我刚才粗略算了一下,一旦启用,可以占装置总耗能的15%。”

    “这”

    任南也发现这个问题,说道:“我们刚拿到报告,还没进行计算,如果耗能达到15%,那对于我们来说得不偿失。”

    “磁约束中子聚焦系统还是很有尝试意义,可以继续下去。”

    许青舟看了眼桌上的报告,“不过,这份报告倒是给了我一个思路,我们或许可以试试。”

    “你说说。”

    “磁约束中子聚焦,本质上是一种粒子引导技术.”

    许青舟顿了顿,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进行同样类型的能量定向导流,调控导电流体的流动,引导聚变产生的14 MeV中子更精准地轰击氚增殖层。”

    “这样的话.工程难度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