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官连忙道:“公子请。”
“大人请。”
侍官见贾环礼节完毕,人情通达,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生涩之感。
他脑子转了一转,便推测出这贾环应该是庶出的。
几人一番客套之后,侍官试探道:“谁人不知贾府玉枝宝树,子弟皆是人中龙凤。世侄若取功名,何苦从这县试开始?
以世侄才气,入国子监岂非易如反掌?从监生直考乡试不好么?”
贾环没有立刻回答,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他有些为难,院内的事情,是不能拿到外面去说的。
他又得解释,又得维护贾府的面子。
心思流转,脑子里已经想好了怎么说。
缓缓的放下茶杯:“家父教训,寒门取仕,自然从头开始。童试尚且不过,监生又有何用?”
“贾府家风果然名不虚传,我等佩服。”
侍官身后的门房们也跟着点头。
又闲聊几句后,贾环见差不多了,起身拜别道:“家中尚有事情,环在此别过。”
众人也知道考试避嫌的道理,一个个起身道:“世侄慢走。一定要好好准备。”
贾环点了点头,走出了县学。
刚出县学,他一头汗已经流了出来,默默的去想着刚刚那侍官的盘问。
他确实对的滴水不漏。
回想完,和小厮一起上了马车,往贾府而去。
他心想,这神都之下的一个县衙礼房侍官,待人接物都如此润物无声。
还真是不能小觑这些久浸官场之人。
他定了定心神,回了贾府,别过小厮,回到自家的院里。
赵姨娘一见他就赶紧迎了出来:“我的儿,事情办得怎么样?”
贾环道:“单子已经交上去了,二月十号辰时过半准时点名查身,在那之前到就好了。这是资票,可千万不能丢了。
娘放心,保人和互结的童生都是老实人。现在只要一心学习就好了。”
赵姨娘上前一步紧紧的抱着贾环。
好像要给他抱进身体里才算解气:“好啊,好啊,我的儿也会办事了!而且办得这样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