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逛三园(2 / 5)

院的人帮个忙,之后就继续逛去了。

    可以试试看,但不着急。

    这毕竟是在世博园里展出的东西但世博会结束后,它估计就只是一个工艺品了。

    等一行人走了之后,中年黑人趁着没人,直接伸手进入募捐箱内。

    将刚刚落入的五百块钱掏了出来,塞进了自己的口袋。

    小黑手一摸,可能就是本国人半年的工资,两个女性引导员看在眼里,但也没说话。

    之后翟达一行去了好几个地方,还在韩国馆遇见了李在熔,欣赏了一番和古筝一模一样但弹起来像棉花的韩国传统乐器。

    感觉像是古筝传过去了,调音手法没传过去。

    最后,则是和三星的人一起,去往中国馆。

    中国馆脚下,巨大的镂空结构让人格外渺小,感觉上面可以直接当足球场用。

    陆涛抱着画板,仰着头奋笔疾书,这是设计大师何镜堂院士的作品,这位名作无数,均是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作品,更难得他是少数“本土派”的建筑大师,没有任何留学经历,这在近现代实属罕见,是陆涛的偶像。

    “画师”笔快抡冒烟了,眼睛观察着一切,唯独没工夫看路。

    最后还是葛巧巧利用身高优势,拉着陆涛的裤腿引导,才没让其和大部队走散。

    至于中国馆内部,作为后世灵魂已经很难从这种展览中感觉到震撼了,甚至因为技术限制比如大屏幕分辨率之类的原因,感觉很复古。

    不过在第三展区“低碳”部分,看到自家东西时,还是很高兴的。

    能被放在这里展览,说明研究院在产业升级的无数赛道中,已经有了领军之姿。

    银光闪闪,规整异常的电机往那一放,很明显就觉得这玩意儿纯纯的高科技!

    哪怕这只是他们的最初版,而新的版本已经更强了。

    至于那辆因为赶工,外形酷似SU7但塑料感很强的“概念车”,翟达选择性忽视了。

    有点丢份,能申请撤回么.

    整个“低碳”展区很大,或者说成了中国馆中,唯一纯展示技术的区域。

    这和这几年国际风向有关,叙事逻辑还是西方环保那一套,就是死盯着碳排放,甚至可以叫做“碳原罪”。

    单独有个“低碳”展区,可见这种思潮现在有多强烈,甚至可以说是巅峰!

    国家也很重视,坚持搞了十几年才发现外国大部分是纯吆喝而且声音越来越小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