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优化,前者是确保局部最小值就是全局最小值,后者则是对于复杂问题寻找实际可用的高质量解”
“简单来说,前者用于高效率获得单一解,速度快,后者则是处理庞大数据,更全面。”
翟达认真的点点头:“你继续。”
别管懂没懂,在听。
卢薇歪着脑袋想了片刻,试图更简单的解释。
如果简单一次不够,那就简单两次,再加上一些实际应用!
只有这样,她才能向翟达解释,为什么会将此当做“礼物”。
“那再换个说法.凸优化可能适用于金融模型.以最快速度寻找最优解,而非凸优化适用于大数据处理和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现实中大部分问题都是非凸的,可以帮助计算机以数学来学习现实,这样能理解么?”
翟达终于捕捉到了关键词。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卢薇看着翟达的表情变化,有些疑惑道:“你听说过?”
前者不算稀奇,已经提出了几十年,后者其实是这两三年才定义的。
翟达找回了一点自信:“我又不是吴越.”
卢薇点头继续道:
“一般情况下,凸优化和非凸优化是无法并行的,虽然有着‘凸松弛’作为半定规划链接,但本质上就像磁铁的两极,有各自的延伸领域。”
“这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一次性的猜想证明,而是持续优化问题,即:如何更高效的获得各自解,原本我的研究就是这样,各自为战,分别提升了两者的运算效率,缩短了神经网络的逻辑链,不过下午考试时有了一点灵感。”
重头戏来了。
“我将之前《敏感度猜想》的‘矩阵追踪工具’,与两者结合了起来,使得计算过程中对梯度下降进行动态捕捉,可以在凸与非凸中半程切换,自动分析出最合适的方法,节省了双向求解50%的复杂度并且更快、更全面、更接近最优。”
卢薇指了指电脑屏幕:“电脑里的,依旧是我的毕业论文。”
而后第二次,将那几张手稿递给翟达:“但这几张稿纸内容,我就不发表了,送给你当礼物~”
翟达捏着稿纸,神色微动。
他大概理解卢薇的意思了。
卢薇背着手,微微前倾,纤细的腰肢和恰到好处的起伏,俏脸上满是幸福。
幸福于自己的研究可以帮到翟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