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概率大幅提升,且有特殊反馈。”
“特殊效果‘残慧’:成功触发过共鸣者,进行‘制造’相关的学习、劳动、工作时,有概率发生灵光一闪。”
“解封任务:独立制造十件物品。”
“特殊效果‘立心’:???(装备残缺)。”
“解封任务:???”
“备注:当年精度能控制在两丝以内的手,写下笔记时已经抑制不住颤抖。”
————
回三毛小区的出租车上,翟达抚摸过那本笔记。
许学军和外公有旧这确实是他没料到的。
两人是什么关系,许学军一丝也没有透露,但应该比较密切,大致能猜到带了些师徒情分。
翟达翻开笔记,里面的内容果然和第一本是连着的
翻看了几页,翟达才明白为什么许学军说,外公的笔记里有不会被时代淘汰的内容。
四本笔记,都是外公在去世前,为毛纺厂留下的培训资料,旨在将技术和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耗费了许多心血。
虽然似乎并没有得到重视。
所以里面的内容是由浅入深的,第一本里都是些常规内容,第二本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那是一个老人的感悟、建议、和心得。
“当精度接近五丝的时候,肉眼和仪器已经很难作为辅助了,也许未来我们国家能拥有这样的设备,但现在,要依靠反复练习和直觉”
“技术进步速度很快,终有一天设备的精度会接近乃至超过双手极限,但依然有两点隐患。”
“其一就是我们长期受到科学技术上的封锁和打压,即便能买到国外的先进设备,维护、调试也掣肘颇多、成本极高,一些保密项目也无法使用,毛纺厂曾经的精密仪表分厂,就发生过被人刺探的情况。”
“其二则是大量先进、高精尖工程中,很多部件都是‘异构’或‘特构’,精度要求极高的同时,应用场景特定、需要数量极少,甚至为专用零件,为了单个零件就筹备一条精度足够的加工生产线显然是不合理的,飞机、火箭、专用设施都是如此”
“所以稳定的一双手,永远不会被淘汰,扎实的基本功,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有兴趣的同志,可以使用我整理的‘精准六项’来练习和测试,详情见最后。”
翟达翻到最后,发现什么都没有,猜测外公可能指的是在(笔记四)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