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日本 韩国不是炸了?(1 / 3)

第579章日本韩国不是炸了

百亿人民幣,其实也就20亿美元不到,算不得多。

但放在2011年,实则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资金了。

举个例子,去年吉利全资收购了“沃尔沃”,也不过才18亿美元,虽然还有连带债务,但毕竟是100%收购。

商標、品牌、工厂全都纳入囊中,还获得了底盘、发动机等关键技术。

这在当时已经可以称之为“天价”了,上新闻的那种,也被认为是中国企业里程碑的一次,而其实在前年,也就是2009,吉利还併购了澳洲的dsi,获得了变速箱技术,只了5000万澳刀。

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海尔收购日本三洋、潍柴收购义大利法拉帝集团等。

此时是上一场金融危机余韵刚刚结束,全球资產价值还未注水的时期,钱还是很值钱的。

而研究院恰好特別有钱。

许多国內企业,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开启了海外併购之路:国內经济腾飞的同时,海外资產性价比高,什么专利不专利的,买回来就完事儿了。

国家政策也在支持这一方向,外匯储备激增的情况下,银行信贷支持下,补齐了部分企业的短板,为之后更大的產业爆发提供了助力。

不过...好日子也就几年时间,等到17年前后,因为核动力印钞机源源不断,资產价值注水严重,如果收购沃尔沃是在17年,翻个5-10倍翟达毫不意外。

当然,最重要的是第一轮贸易战导致全球化开始崩解,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也越来越不划算。

嗯..被封死的路还有很多。

所以,早出手早好!

翟达看看手上的清单,其中甚至包括义大利某杂毛公司,在光学领域一个不起眼的专利。

片刻后沉吟道:“这份清单,我会单独研判一下,不过大方向没有问题,谈股权投资部分吧。”

他要利用后世的一些认知,和这一世的跨学科经验,进行一些深度思考。

“股权投资部分,其实同样是以技术专利为目標,收购一些小型且有独特技术的海外公司,以股权控制为目標,如果价格合適,全资收购也可以。”

ppt换了一个页面,內容包括一些公司和所拥有的技术,基本集中在法、德、日、意,还有一家韩国公司。

標的都不贵,在900万美元-8000万美元不等。

至於目前市场上头部企业,比如英伟达、ad、阿斯麦、卡尔蔡司等,有標註,但太贵了,而且这种大型企业都有“投票权保护”,费巨资进去,並不能获得什么。

但有一家公司格外显眼,以至於所有人都一愣。

那就是“英飞凌”。

曾经的供应商,理论上日后的“路边一条”。

制裁风波过后,因为衬底生成正式投產,英飞凌遭受重创,市场预期极度缩水。

原本研究院做功率器,英飞凌供衬底,这个领域还是有他们一席之地的,甚至还小火了一把,因为冷门的碳化硅领域,是研究院的出现才有了商业级的市场。

之后,两边各自朝著对方的领域进发..:.现在结果是显然的。

功率器件路线被研究院提前截断,哪怕绕开了诸多专利製造成本也不可同日而语,而衬底老家又被掏掉。

股票一泻千里,甚至接近腰斩,而且找不到谷底在哪。

毕竟碳化硅是他们营收最大的业务之一,也是唯一有技术潜力的方向。

这时唐晓峰举手道:“程总,英飞凌有必要么他们都是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吧已经完全被我们碾压了。”

而且挺贵的...再不济也是老牌半导体,几十亿欧是要的。

都已经被干碎了.:.这钱干嘛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