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讲得比较细的,就是“碳化硅电机”了,这是最能確定的核心技术,毕竟是自家的。
至於大家最关心的售价和发售时间,却没谈。
只说了一句“將参加四月份的巴黎车展”。
能掀起多少浪潮,就要看李海莉的操作了.:
今夜发布会只是亮相一下,翟达不准备说太多,毕竟说的越多,越阻碍大家发挥想像嘛
留白很重要.
发布会第三阶段结束,那辆“地球守护者”在翟达遥控下,又缓缓倒车退了下去,甚至还掉了个头,驶入了黑暗中。
这项功能能否普及,还要根据各地的法律,但无疑是一个宣传点。
无数人伸看脖子,想多看哪怕一眼,
第三阶段完成,翟达再度化作金箔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晶格”唐晓峰和“草莓”孙婷。
虽然新闻上过许多次,但当眾讲话是第一次,二人联手向大家介绍“碳化硅半导体”的进展,放在全面应用碳化硅技术的“地球守护者”之后,倒也相得益彰。
这部分內容就比较乾巴了,懂行的会非常惊讶於“机核半导体”的快速叠代,与夸张的良品率。
但懂行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以及电视前的观眾们,那些专业名词...听著听著就脑內自动翻译成了:让我们.:.走进科学..:
比起之前三个阶段,这部分要缓和许多。
但也挺好的,做事如做人,不能一味蛮干。
要有节奏,有缓有急。
对了,至於衬底生成,暂时没提。
至於最后的阶段,则交给了最抽象的“量熵算法”部分。
主讲人,研究院首席数学家:卢薇。
在回哈工大进修的两个月里,卢薇又发表了三篇论文,虽然不如之前那么重要,但学术界许多人意识到,她正在將目光转向全新的领域,並有了自己的体系。
这部分內容,主要是对於“大数据”领域,比半导体还要硬核..:
半导体至少能听见个“良品率”这样好理解词...於是大家再度开启了“走近科学”
模式.:
但最后讲到应用的时候,观眾们却发现,这似乎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所以...研究院是有多少“牛逼玩意儿”
目前来说“量熵算法”是一种数学工具,而演化来的“量熵大模型”,也仅止於“大数据处理与模型训练”这一层。
它无法做到后世那种“自然语言大ai”的程度,但却在专业领域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卢薇讲解了三个下一步计划:
1、医疗影像辅助诊断:与医院联合,通过数以亿计的x光片、ct影像来进行图像训练(抹除患者隱私),辅助医生进行判断,减少漏诊概率、缩短诊疗时间、降低专业门槛。
2、金融风险预测:与之前类似,不过这部分有可能產生收益,换一个说法..也可以称之为“量化金融”。
並非是研究院想要介入金融领域,而是在网际网路时代刚开始腾飞的当下,社会上成批量的“数据”,本就不多。
大数据大数据,你得先有数据,才能训练吧
在考虑到公开性、歷史可追溯性、准確性等,金融领域的数据是最方便的..:
至於能不能挣钱,反倒是不重要,至少目前是这样。
3、气候预测:和金融部分类似,也是少数“量大管饱、有海量数据”的领域,当然最重要的,是卢薇本人的志向,只是发布会不需要与眾人细说。
至於“鸿图0s个性化內容推荐”的方向,作为系统方,没必要撩拨“数据安全”这根弦。
会做,但不打算宣传。
终於,一场惊喜不断的发布会,接近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