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嗔痴绽情窦(3 / 8)

p;……

    杨宏斌听了贾琮一番剖析,细致入微,犀利明透,发人深省,甚至有毛骨悚然的惊戾。

    他是大理寺近年出挑人物,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从一名普通大理寺评事,擢升为大理寺左寺正。

    得大理寺卿韦观繇器重,事事委以重任,精明强干,履历要案,心思手段,颇为不俗。

    但像贾琮这般缜密细腻,无缺无漏,巧思奇念,多辟蹊径,却是他万万做不到的。

    贾琮对人心世情的测算,对于军武大势的谋断,也是杨宏斌无法轻易达到。

    在他看来这是天生才赋的差距,更是后天学识广博的局限,轻易无法弥合的差异。

    贾琮说道:「比如你提到的陈瑞昌,是几名押粮武官之中,勋贵门第最贵重。

    恰逢残蒙攻占军囤,还能侥幸逃生,赶回神京报送军情,即便如此,也不能说他没有嫌疑。

    按着我的推算,军囤所在泄密,在上年腊月之交。

    陈瑞昌问讯笔录中,去岁十一月底,至于腊月除夕至,他往来运输军粮三次,刚好在泄密时段。

    除夕前那次押运粮草,原是另一武官出行,正巧得了急病,才让他临时顶替。

    腊月前后这段时间,四名运粮武官之中,他的运粮次数最多。

    但凡涉事越深,出纰漏概率越大,所以此人也要严查。」

    ……

    杨宏斌心中叹服,说道:「圣上赋你参知之权,着实是英明之举,让大理寺省去多少功夫。

    你这一番筛选,涉秘官员查究范围,便是缩小大半,稽查必定事半功倍。」

    贾琮笑道:「一人智短二人智长,我方才筛查出的官员,难免有不足遗漏,你手下人手充足。

    可以再仔细筛查一番,拾遗补缺,后续行事更妥当些,此案的稽查方略,基本也算磋商完备。」

    两人又闲聊几句,贾琮向杨宏斌告辞,他只是参知之权,协助理清稽查方略,具体稽查事务,不是他的职责。

    眼下大战在即,面对蒙古人快马利刀,火器威力立竿见影,这在辽东战场,已得到充分印证。

    嘉昭帝对火器之倚重,贾琮比任何人都清楚。

    目前火器赶造之责,乃是重中之重,查案之事告一段落,贾琮精力将移回火器工坊。

    等到他走出大理寺官衙,时间已接近午时,想这里离府邸很近,便准备回府暂歇,下午再去工坊理事……

    ……

    荣国府,荣庆堂。

    自王熙凤入堂之后,气氛越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