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徐福辉想到家中还有老娘和兄弟,不由叹了口气。
三人正在说话,一名军中武官过来,正是迎他们入城的巡城校尉陈三合。
「郭把总,我接到上峰口令,调你们到城中征粮,另会派一队军士给你。」
郭志贵问道:「陈校尉,营中粮草是否已出现短缺?」
陈校尉叹道:「存粮原本用到正月十五,按着朝廷派粮文书,初二便会出城取粮,谁会预料到今日。
按着正常取粮频次,城中存粮用到月末,根本就没有问题,十五再出取粮,便能用到春暖之初。
如今可是中途断顿,战时存粮耗费加剧,军粮自然越发吃紧。
要是再晚两日,城中粮食都要吃尽,所以要马上征粮,将民间存粮统筹调配,让守城用粮多维持几日。
只要能多拖延守城时日,才能等到朝廷援兵,征粮事关重大,大帅已下了严令。
城中各处米粮店丶食肆丶商贾大户存粮,全部都要足量徵用,战事必定会持久,以防万一。
此次选调的征粮军士,全都是生面孔和外乡人,省的乡里乡亲拉不下面子,你们尽快收拾,去西城门集合。」
……
陈校尉说完话,便急匆匆走了,徐福辉农户出身,又是军中老卒,一下便明白了意思。
怒道:「把总,他说的好听,什麽混蛋征粮,他是让我们向老百姓抢粮。
他们怕脏了自己的手,让我们这些外来的去干,真他娘的缺德!」
候良将刀插回刀鞘,说道:「如今军粮告急,如不入城征粮,宣府镇支撑不了几天。
当年蒙古人袭扰中原,每破坚城,泄愤报复,必会屠城,一旦宣府镇城破,大家都得死。
如今向百姓征粮,也是万不得已,大夥吃不饱肚子,总还能多活几日,总比城破被人杀光强。」
郭志贵说道:「候良说的没错,军中这番作为,已是山穷水尽。
你我入城征粮,留些馀地,不伤百姓,对得起良心就是了。
说句不好听的,今日还有两轮攻城,咱们不入城征粮,还要轮换守城,在城头能否撑下去,可是很难说了……」
徐福辉听了这话,心中一阵凛然,他和郭志贵都有刀伤,对敌战力已打折扣。
即便候良武艺高强,也不是三头六臂,总有个闪失错漏,要是再上城头撑两轮,他们必定有人阵亡。
活着才有指望,死了就什麽都没了……
……
宣府镇虽然称之为镇,却是建城百馀年的大埠,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