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打转,隐约都是相看儿媳妇的神情,她就觉得好笑。
这几位闺阁千金,今日打扮得花枝招展,跟各自母亲上门做客,她们想要给谁看就不好说了,至少不会是这位贾家二太太。
李氏突然对今日之事,充满了好奇和乐趣,觉得应该有场好戏能看……
……
一帮子贵妇人一通寒暄之后,贾母也将各家闺秀看了仔细,又各自夸赞了不少好话。
还让鸳鸯拿了金玉戒指丶腕香珠串等物,分给四位贵勋闺阁做见面之礼,场面倒是挺其乐融融。
贾母又笑着对迎春说道:「你们姑娘家自有体己话好说,陪着我们这些老的有什麽趣味。
你带这些世交姊妹,一起去园子里逛逛,不可怠慢了,等到了开席,我再让丫鬟去请。」
等到迎春丶黛玉丶探春等带来几位姑娘出了荣庆堂。
贾母又说了几句闲话,对城阳侯徐氏笑道:「我看你家三丫头就挺好,可曾许了人家了?」
贾母之所以会这麽问,是因为今日来的四位闺阁之中,以城阳侯家的三小姐样貌人物最出众。
加上这几户带了闺阁上门的世家,以城阳侯府和荣国府关系最亲近。
贾家代字辈子弟曾和城阳侯府有过姻亲,只是当年的老人早已过世,但是两家情份还留在那里,算是正经的老亲。
城阳侯徐氏也是精明人,见贾母问话的神情,心中料定自己猜想没错,心情愈发舒畅。
笑道:「我那三丫头过了今年十月才十五,岁数还小,哪里就用怎麽着急。
我养了几个儿女,最宝贝的就是她,除非有上好的姻缘,不然多养她几年呢,实在是舍不得。」
贾母听了这话,倒想起自己的小女儿,说道:「这话我倒是清楚,小女儿总是得宠些的。
你也别舍不得,俗话说姻缘天定,说不得那天就来了极好的,那也是大喜事。」
城阳侯徐氏听了贾母的话,自以为正对了自己心意,至于贾琮眼下大孝守制,也没什麽打紧,二年后自己三丫头也才十六……
徐氏笑道:「那就承老太太吉言了,我也盼着这丫头有个好归宿。
要说我这女儿也有让我头疼的,女儿家学学针线女红就罢了,可偏偏喜欢文墨之事。
我们老爷前些年请了有学问的先生,想让家里几个小子多读些书,三丫头不过是个跟班凑数的。
可没想到那几个小子,没一个是读书的材料,倒是三丫头在这上头很有灵性,读了一肚子诗词文章。
平时家里来了同辈的亲戚姊妹,但凡通些文墨,就要聚在一起对对子,联韵诗,也没个姑娘样子。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