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贾家谋得一个宫中妃嫔之位,其实也不算太贵的价码。
王夫人在荣国府做了多年当家太太,往年她和王熙凤筹谋家中大项用度,如迎春丶探春等庶女出嫁,花费嫁妆都以万两额度谋算。
因此,花一万两银子疏通,就能为元春博得圣宠机遇,在王夫人眼界里也算可行之举。
可即便将来探春出嫁,需要一万两银子置办嫁妆,王夫人虽身为探春的嫡母,却不用出一两私房银子,这万两嫁妆都是荣国公中支取。
如今元春这一万两疏通耗费,却是真金白银从她的私房钱里支取,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王夫人出生金陵世家,做了十几年荣国当家太太,这些年虽从公中有些分润,但那只是不值一提的小利。
上有贾母在堂总掌,下有王熙凤分担家务,这两个女人都是后宅翘楚,两双眼睛盯着,她怎麽都不可能从公中贪墨大批钱财。
荣国府偌大的家业,公中一年进帐也就一万多两,王夫人虽多年积攒不少私房,但怎麽都不可能一次拿出万两银子。
她手上那几间嫁妆铺子倒是值钱,只要变卖绝对不止一万两,但那是她在一辈子的立身之本,绝对不可去妄动。
所以,这万两银子当真让她有些一筹莫展。
……
站在一旁的夏家张婆子,悄悄看了一眼王夫人的颜色,大概也就看准了王夫人的心思。
想到来时自家太太的提醒,不免佩服自己太太先见之明,但是太太一番心思,难道只是为了交好贾家……
说道:「我来时也听我家太太说过,贾家姑娘宫中之事,虽牵扯偌大的前程和富贵,但是需要筹谋万两银子置办,的确让人作难。
我家太太说,像贵府这样的国公门第,都是清贵世家,即便家资富裕,也都是用在阖家人口,扶持族中老弱,一向多行善举。
那里会凭白囤积这麽些闲散银子,即便夏家作皇商生意,来往银两数额比普通之家为巨,一下子也是拿不出怎麽多闲银。
贾太太如觉得有些难处,也不过是常理罢了,并不用当一回事。」
王夫人正因这万两银子的难处,心中有些窘迫烦恼,但是又顾着脸面,不好在夏家婆子面前露怯,绷着神情颇为不自在。
这时听了那张婆子一番设身处地的话,心中不仅大觉舒坦,心中感叹这夏家太太真真难得,是个这等宽厚知心之人。
她说得话竟句句都到了自己心坎上,自己也真没白白结识了她。
正因她有这等温厚心胸,才能养出那样端丽出众的女儿……
笑着说道:「你家太太思虑周祥,倒真是知心人,旁人以为我们这样的人家,必定都是金山银海。
那里知道但凡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