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请封折子上报到通政司,已经过去了四天,但宫中还是没有消息传出。
贾政找熟悉通政司人脉的同僚打听,才知因贾母不是朝官,只是超品诰命之身,她上呈的折子,在通政司和其他内衙走三日流程。
按照时间计算,最快不过昨天才入宫,当今圣上日理万机,每日批阅奏章极多,一时没有消息传出,都在常理之中。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这等消息,也各自放心,只等宫中回复承爵之事,荣国府落地一件大事。
此时神京之中,关于荣国长房世子获罪,自然人尽皆知。
但有更多人知道,这位长房世子本是死罪,却因威远伯贾琮一封奏书求情,被圣上免除死罪,轻判发配辽东。
对比其他几家同样涉罪的勋贵,所经历的削爵、重罪、连降四等袭爵的惨烈,圣上对荣国贾家可算十分优厚。
所有人心中清楚,究其原因,就是荣国贾家出了个简在帝心的威远伯贾琮。
贾家有了这位威远伯,声望日隆,来日方长,都是可以轻易想见的,只要看这位少年伯爵的年龄就知道了。
而贾母上书朝廷,请承次子贾政承袭荣国爵位的消息,也渐渐在神京勋贵圈中传开。
贾家有了深得圣心的威远伯贾琮,并作为家族坚实后盾,荣国世传爵位传承,不过常例之事,指日可待之局。
神京城里不知多少勋贵之家艳羡,荣国贾家虽然经历和贾赦亡故,贾琏获罪,但终究难辞一门双爵的荣耀。
神京许多勋贵之家,开始找了各种理由,上门拜访走动,预贺荣国公爵万代,荣庆堂中又开始恢复往日的光彩。
贾家的故旧老亲也不甘落后,上门给贾政递帖子拜见,或邀请参加文会的,人来人往,犹如过江之鲫,把贾政哄得受宠若惊。
这些人的举动,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贾政不仅是荣国新承爵人。
而且神京几乎满城皆知,贾政和那位威远伯,虽然是叔侄,却情同父子,十分得威远伯的尊敬。
这种提前烧冷灶,拉关系,积情份,都是勋贵官宦之门最捻熟的手段。
贾母和王夫人感受到家门兴旺的勃勃生机,心中都很欢喜自在。
本来贾赦亡故,贾琏获罪,荣国府大受打击,如今时过境迁,贾母和王夫人已清晰预见,荣国府家声重振,已在眼前。
王夫人想到自己提议贾母上奏朝廷请爵,竟然是如此出众的主意,如同给荣国府下了仙药一般,家门在数日之间门庭若市,更胜往昔。
她如今只是数着日子过,只等贾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