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柳镇。
袁清言照例议事,一名官员道:“袁大人,粥棚已经开设三处,成效过几日就能看到。”
“怎么是三处?不是说就开一处吗?”袁清言皱眉问。
那官员道:“一处确实不够,其实郡治左近哪有流民,流民根本就走不到这里。就只是靠近边宁郡那一带能招募到一些,而且也都是小股流民,所以得多设几处粥棚,才能招募到足够人手。不过大人放心,粥棚虽然开了三处,但耗粮仍和一个一样,每日只有千斤。”
袁清言这才脸色和缓些,道:“甚好。本官空顶了这个郡守的名头,却无可治之民,实是可叹。招募来一些流民,就可以开荒种田了。”
“初期咱们先招募……一万人?”
袁清言点头:“一万不少了,只要精壮汉子,不收老弱妇孺。”
众官齐声道:“大人放心!”
边宁郡郡城四门大开,守城的军士都龟缩在城门楼中,看着一队队杀气腾腾的流民提着大包小裹,鱼贯出城。
城头有个士兵探着头张望,忽然道:“那不是张校尉吗?”
一瞬间就有几颗脑袋从城墙上冒了出来,向下望去。出城队伍中,夹杂着一队队精壮汉子,他们衣衫整齐划一,和一般流民有明显区别,而且里面还有不少铸体大成之人,甚至有道基修士,比如被认出的那个校尉。
这些人一个个都垂头丧气,随着流民走着。尽管只穿着内衬衣服,但城头军士一眼看出那是发的军服。
这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