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朝命而至,再赐锦袍金甲,进爵巴国公,成为李渊最为倚重的边将之一。
然而,因为张长逊长期经营北疆、与突厥往来密切的履历,也引发唐廷少数朝臣的猜忌。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初一,面对“久居丰州,为突厥所厚,非国家之利”的流言,张长逊主动请旨入朝自证清白。
时值太子李建成北伐稽胡,张长逊率部与太子会师,借机抵达长安。唐高祖李渊洞察其忠,不仅任命其为右武侯将军,更在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率巴蜀军东调会合秦王围攻王世充之际,委派张长逊以检校(代理)益州行台右仆射之职,命其接掌窦轨留下的西南政务与后勤重任。这一任命既是对他军政才能的认可,亦以实权职位彻底消弭了朝野对其忠诚的质疑。
纵观张长逊武德四年前的生涯,从隋边将到唐臣,从周旋突厥到镇抚丰州,其每一步抉择皆紧扣乱世存续与家国大义,最终以“北御突厥、西定巴蜀”的双重功绩,奠定其在初唐军政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对张长逊的任命结束后,皇帝李渊的目光扫过唐俭和张长逊,最终投向满朝文武,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说道:“窦轨为锋,张长逊为后盾!此乃朕为东征所铸之双翼!望诸卿同心戮力,各司其职,静待秦王荡平东都,献俘阙下之捷报!”
“臣等谨遵圣谕!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之声再次响彻太极殿。黄门侍郎唐俭宣敕的余音仿佛仍在梁柱间回荡,一场围绕着洛阳决战的宏大布局,在这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已然落定。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