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金戈红妆的和亲盟约,不过是王世充与阴山的政治交易(2 / 6)

>

\"揭多特勒。\"处罗可汗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你祖父曾随伊利可汗饮马黄河,现在我要你带着狼骑的荣耀再去洛阳。\"可汗解下腰间嵌着瑟瑟宝石的弯刀,继续叮嘱道,\"记住,我们要的不是王世充赢,而是让中原人永远打下去。\"

隔天,春末的阴山北麓,四十岁的阿史那揭多跪在处罗可汗金帐前接取狼头符节时,额角那道横贯眉骨的刀疤在晨光中泛着青紫。他手中所持这枚用天山玄铁打造的符节,承载着突厥经略中原二十载的野心,也凝结着这个流着阿史那氏与汉人血脉的使臣半生浮沉。

三十年前,年仅十岁的他作为启民可汗幼子被送往长安为质,在太极宫西侧的鸿胪客馆里,他第一次从隋朝老学士口中听到\"远交近攻\"四字,彼时窗外飘落的银杏叶正盖住《战国策》竹简上淋漓的墨迹。

当时,隋朝开皇末年的长安城塑造了阿史那揭多的双重灵魂。白日里他是披发左衽的突厥王子,跟随贺若弼学习骑射;入夜后则换上汉家衣冠,在晋王府与杨广门客辩论纵横之术。大业五年雁门之围,十八岁的他趁乱盗取隋军布防图潜回草原,却在阴山脚下遭遇马贼。当他的短刀捅进最后一名劫匪咽喉时,腰间嵌着隋朝官印的鱼袋已被鲜血浸透,这个细节后来成为处罗可汗在汗庭会议上力排众议的关键语句:\"只有同时懂得汉人规矩和草原法则的狼,才能在中原的泥潭里撕开血路。\"

突厥此次之所以选择扶植王世充,也是有着深远的原由。王世充的身影第一次进入突厥战略视野,是在武德二年、三年的中原漫天烽烟里。尤其是在近期,处罗可汗的探马日夜穿梭在黄河两岸,带回的消息拼凑出令人心惊的图景,李世民在柏壁击溃宋金刚,尉迟敬德率八千残兵投降,唐军锋镝直指洛阳。

几日前,突厥汗庭九姓长老围着羊皮地图,就培植中原势力的问题争吵不休时,阿史那揭多却盯着洛阳城外的漕运水道沉默了,他太清楚这座前隋东都的价值,永济渠与通济渠在此交汇,掌控洛阳就等于扼住了中原的粮脉与盐路。

\"李渊得了关中,我们便要让山东变成流血的伤口。\"处罗可汗在使团出发前夜,单独召见阿史那揭多于鹿苑围场。篝火映照着可汗手中镶金马鞭,鞭梢正点在洛阳与窦建德势力范围的交界处,\"王世充就像卡在磨盘里的砂石,我们要让他硌碎李唐的牙。\"

这个比喻让阿史那揭多想起大业九年随驾征辽时见过的水炮,那些填入炮膛的石块总是最棱角分明的被优先选用。

突厥此次选择王世充而非河北窦建德或江淮杜伏威,源于突厥对中原局势的精妙算计。窦建德占据河北粮仓看似强盛,但其\"夏国\"政权与突厥间隔着太行天险;杜伏威的水师虽强,但在平原战场,对突厥骑兵而言却是无用之地。唯有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既占据天下中枢,又因四面受敌而迫使其不得不依赖外援,更重要的是,这个西域胡商出身的郑国君主王世充,比李唐更懂得胡汉贸易的价值。阿史那揭多出使前特意准备的三百斛波斯瑟瑟宝,正是要唤醒王世充血脉里对丝路财富的本能渴望。

十日后,当阿史那揭多的马队翻过崤山古道时,怀中的金狼符还在发烫。一千匹挑选自乌德鞬山的战马列成长蛇,马背上捆扎的不仅是粟特商人贩来的波斯锁子甲,还有三十六封用突厥文写就的密信。

当这一千匹乌德鞬山的战马踏碎薄霜冲下山坡时,整个阿尔泰山南麓都在铁蹄下震颤。这些肩高超过五尺的栗色骏马,鬃毛间凝结着冰碴,鼻腔喷出的白雾在晨光中连成翻涌的云海。牧马人骨力啜勒紧腰间狼皮绦带,眯眼望着头马\"乌云盖雪\"脖颈间跳动的青铜铃铛,那铃铛内壁铸着突骑施可汗的徽记,去岁秋分时被阿史那揭多亲手系在这匹三岁儿马的项间。此刻铃舌撞击的脆响正与二十里外金帐的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