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中原埋下伏笔。
唐朝朝廷采纳李世民方略后,展开多线部署,先是开展舆论战,令温大雅主持编纂《夏王伐郑檄》,列举王世充“弑君僭越”十大罪状,通过商旅网络在河北广为传播。之后开始进行经济绞杀,命并州总管李仲文封锁太行径,截断河北与山西的盐铁贸易。最后拿出李世民的杀手锏开展外交离间,派郑元璹出使突厥,以“许互市、开榷场”为条件,牵制窦建德的后援力量。
洺州出土的武德二年铜钱窖藏显示,此时期河北流通钱币骤减三成,印证了唐廷经济封锁的成效。而敦煌文书p.2555号残卷中的《夏使呈突厥可汗书》,更揭露窦建德为维系联盟,被迫允诺“胜郑后割相、卫二州予突厥”的隐秘条款。
这场四月危机中的战略抉择,深刻影响了后续战局走向。李唐以“缓攻待变”取代正面强攻,成功将中原战场转化为消耗夏、郑政权实力的泥潭;而窦建德为争夺正统名分卷入洛阳战局,最终背离了“深根固本”的立国初心。当突厥使者带着始毕可汗“秋高马肥时南下”的承诺离开洺州时,河北平原的麦浪间,已隐隐传来天下归唐的历史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