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王世充称帝,演绎“只要演得真,尴尬的是别人”之闹剧(3 / 5)

,但书中的预言却让他感到一丝安慰。他点了点头,道:“道长有心了。若此书真能助我成就大业,必重重有赏。”

王世充非常高兴,一夜无眠,第二日便任命桓法嗣为谏议大夫。

自从道士桓法嗣献上《孔子闭房记》后,王世充对“天命所归”的预言深信不疑。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决定采取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宣扬自己的“天命”。

他召集了几名心腹,低声吩咐道:“朕有一计,可让天下人皆知朕乃天命所归。你们去捕捉各种鸟类,在它们的脖子上系上写有符命的帛书,然后放生。若有百姓抓到这些鸟并献上,朕必重重有赏。”

心腹们面面相觑,虽心中疑惑,却不敢多言,只得领命而去。

几日后,洛阳城外的山林中,一群士兵手持网罗,四处捕捉鸟类。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捕捉到的鸟儿关进笼中,随后在每只鸟的脖子上系上一条帛书,上面写着:“郑王当兴,天命所归。献鸟者,封官授爵。”

这些鸟儿被放生后,振翅高飞,有的飞向山林,有的飞入城中。百姓们看到这些脖子上系着帛书的鸟儿,纷纷议论纷纷。

一名农夫在田间劳作时,偶然抓到一只脖子上系着帛书的鸽子。他好奇地取下帛书,见上面写的字样,农夫心中一动,心想:“若将此鸟献给陛下,或许能得个一官半职。”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鸽子放入笼中,赶往洛阳城。

另一名商人在自己家中看到一只喜鹊,脖子上同样系着帛书。他抓住喜鹊,取下帛书,心中暗喜:“这可是天赐良机!”他立刻带着喜鹊前往相国府。

王世充坐在相国府中,看着陆续献上鸟儿的百姓,心中暗自得意。他对身边的侍从说道:“这些百姓献鸟,便是认可本王的天命。我当兑现承诺,封赏他们。”

于是,他下令将献鸟的百姓一一召入府中,亲自接见。那名农夫跪在殿前,双手捧着鸽子,恭敬地说道:“大人,小民抓到一只系有帛书的鸽子,特来献上。”

王世充微微一笑,说道:“你献鸟有功,朕封你为九品校尉,赏帛十匹。”

农夫大喜过望,连连叩首谢恩。

接着,那名商人也被召入殿中。他献上喜鹊,王世充同样封他为八品主簿,赏帛二十匹。

看着百姓们因献鸟而获得封赏,王世充心中暗自得意。他低声自语道:“如此一来,天下人皆知朕乃天命所归。那些心存疑虑的人,也该明白朕的威严了。”

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仍有一丝不安。因为世人并非全部都是“傻子”。王世充的“天命”计划虽暂时赢得部分百姓的支持,但更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他自欺欺人的手段。一些官员对王世充的封赏行为感到不满,认为他滥用官爵,损害了朝廷的威信。他的这种小伎俩,虽暂时稳定了小部分人心,却无法掩盖他统治的脆弱。

当时的段达在这荒唐的闹剧中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段达是隋末唐初政坛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早年跟随隋朝名将杨素平定汉王杨谅之乱,凭借战功崭露头角。然而,在隋末天下大乱的动荡局势中,段达并未选择坚守正统或大义,而是不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势力投靠。他的这种行为,在传统道德观念下被视为不忠不义、奸诈的表现,却也让他屡屡在乱世中保全自身,甚至步步高升。

此时,段达已成为王世充的心腹重臣。他了解王世充的野心,也明白自己若想在新朝中站稳脚跟,必须为王世充的称帝之路推波助澜。于是,他决定以皇泰主(杨侗)的名义,提议加封王世充特殊的礼遇。

一日,段达在朝堂上恭敬地向王世充进言:“相国功高盖世,德被四方,理应接受特殊的礼遇,以彰显天威。皇泰主虽为隋室之后,但天下大势已定,相国乃天命所归,接受礼遇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