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窦建德攻陷邢州,欲与唐朝争天下(2 / 3)

p>窦建德见陈君宾心意已决,心中惋惜,却也敬重他的气节。他挥了挥手,对左右说道:“陈将军乃真豪杰,不可轻慢。暂且将他安置于营中,好生款待,不得有误。”

陈君宾被带下去后,窦建德望着他的背影,长叹一声:“如此忠义之士,不能为我所用,实乃憾事。”然而,他也明白,乱世之中,像陈君宾这样坚守气节的人,正是天下难得的脊梁。

窦建德见陈君宾心意已决,心中惋惜,却也不愿强求。他下令将陈君宾软禁,并给予优待,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邢州的陷落,标志着窦建德的势力进一步扩张,河北大地几乎尽归其手。然而,这场胜利并未让窦建德高枕无忧。他知道,天下群雄并起,李渊的唐朝已在关中崛起,未来的争霸之路依旧漫长。

至于陈君宾被窦建德俘获后,历史文献中并未详细记载,他的具体结局仍是一个历史谜团。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许多将领和官员的命运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陈君宾在被俘后未能得到妥善安置,或者窦建德势力内部发生变故,他可能会在乱世中不幸身亡。

而对于陈君宾来说,他的忠义坚守,象征着隋唐乱世中难得的忠诚与尊严。他的故事在邢州百姓中口口相传,成为乱世中的一抹悲壮色彩。邢州,这座历经战火的城市,依旧屹立在河北大地上,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陨落。

唐朝皇帝李渊看到探马送来的军情战报,得知邢州被窦建德攻陷,陈君宾被俘的消息后,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感到愤怒和焦虑,因为邢州的失守意味着窦建德的势力进一步扩张,对唐朝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局势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他也感到一丝无奈,毕竟唐朝刚刚建立,根基未稳,面对窦建德这样的强敌,局势并不乐观。

李渊坐在太极殿的御座上,眉头紧锁,手中紧握着那份刚刚送来的军情战报。殿内的烛火摇曳,映照在他略显疲惫的面容上。邢州失守,陈君宾被俘,窦建德的势力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河北腹地。作为一国之君,此刻绝不能显露出半分慌乱。

李渊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殿内肃立的群臣。裴寂、刘文静、李世民等心腹大臣皆神色凝重,显然也已得知了前方的战况。李渊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诸位爱卿,邢州已失,窦建德兵锋正盛,朕当如何应对?”

裴寂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窦建德虽势大,但其根基未稳,且河北百姓多受其蛊惑。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固关中及河东防线,同时派遣精锐之师夺回邢州,以挫其锐气。”

李世民也站了出来,目光坚定:“父皇,儿臣愿率军前往河北,与窦建德一决高下。若能夺回邢州,必能重振我军士气,震慑四方。”

李渊微微点头,心中略感欣慰。李世民年少有为,勇猛果敢,正是他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然而,他并未立即表态,而是转向刘文静,问道:“刘卿,你有何高见?”

刘文静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窦建德虽强,但其周边并非铁板一块。河北北部高开道、幽州罗艺、洛阳王世充等势力皆与其貌合神离。臣以为,可派遣使者暗中联络,分化其盟友,孤立窦建德。若能使其内外交困,我军再以雷霆之势出击,必能事半功倍。”

李渊听罢,心中赞许。他也考虑过,仅凭武力难以彻底解决问题,若能以智取胜,方为上策。于是,他果断下令:“传朕旨意,即刻加强关中及河东防御,另派使者秘密联络河北隋朝旧部所占州郡,许以厚利,分化窦建德之盟友。”

群臣齐声应诺,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而肃穆。李渊站起身,目光如炬,声音铿锵有力:“窦建德虽一时得势,但朕相信,天命在我大唐!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必能平定天下,还百姓以太平!”

与此同时,远在河北的窦建德正坐在邢州城头,眺望着远方的地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