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普通年份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例如,2004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所以2004年是闰年;1900年能被4整除,但同时也能被100整除,所以1900年不是闰年。世纪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例如,2000年能被400整除,所以2000年是闰年。
闰二月初四,唐高祖李渊在太极殿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官员考核。这是唐朝建立初期,为了选拔人才、整顿吏治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考核。
负责此次考核的是尚书省吏部,由吏部尚书殷开山主持。殷开山是李渊太原起兵时的元从功臣,深得信任。他率领吏部侍郎、考功郎中等官员,按照新制定的《考课法》对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四善二十七最”,主要考察官员的德行、才能、政绩等方面。
“四善”是对官员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官员,具体包括:
一是德义有闻,官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言行符合儒家伦理,名声良好。
二是清慎明着,官员应清廉谨慎,明辨是非,处事公正。
三是公平可称,官员应处事公平,不偏不倚,得到百姓和同僚的认可。
四是恪勤匪懈,官员应勤勉尽责,忠于职守,不懈怠政务。
“四善”是对官员个人品德和职业素养的总体评价,是考核的基础。
而“二十七最”则是是针对不同职位的官员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根据官员的职责不同,考核标准也有所差异。这二十七条标准涵盖了唐代官僚体系的各个部门,具体包括:
1.近侍之最:善于辅佐皇帝,献计献策,忠诚可靠。
2.选司之最:在选拔人才时公平公正,荐举贤能。
3.考核之最:在考核官员时明察秋毫,赏罚分明。
4.礼官之最:精通礼仪,主持典礼得体。
5.乐官之最:精通音律,管理乐事得当。
6.判事之最:审理案件公正无私,断案明察。
7.宿卫之最:负责宫廷警卫,严谨周密。
8.督领之最:统领军队,纪律严明。
9.法官之最:精通法律,执法公正。
10.校正之最:校勘典籍,准确无误。
11.宣纳之最:传达政令,清晰准确。
12.学官之最:教育生徒,成绩显着。
13.屯田之最:管理屯田,增产增收。
14.水利之最: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15.牧官之最:管理畜牧,牲畜繁盛。
16.市司之最:管理市场,公平交易。
17.关津之最:管理关隘,通行有序。
18.边防之最:守卫边疆,防御有力。
19.仓库之最:管理仓库,物资无缺。
20.赋役之最:征收赋税,公平合理。
21.户口之最:管理户籍,人口增长。
22.医官之最:精通医术,救死扶伤。
23.卜筮之最:占卜准确,预测灵验。
24.监察之最:监察百官,纠察有力。
25.营造之最:主持工程,质量优良。
26.勾检之最:审计账目,严谨细致。
27.谏诤之最:敢于直言,匡正君过。
考核等级是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表现,官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九等:上上:四善全备,一最以上。上中:三善,或无四善而有一最。上下:二善,或无四善而有次等表现。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依次递减。
“四善二十七最”是唐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精髓,体现了唐初统治者对官员德行和能力的全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