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等人共同草拟了详尽的人事任免命令。尽管尚不清楚这些命令是否已得到新皇帝杨侑的审阅,但他依然果断地盖上大印,并在朝堂上当众宣布了这些重要的任免决定。
李建成被立为唐国世子。
李世民被封为京兆尹,并改封秦国公。
李元吉被封为齐国公。
接下来是裴寂,除了李渊的儿子们之外,裴寂的名字被放在人事任免名单的首位。李渊后来曾对裴寂说:“我能有今日,都是您的功劳。”可见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裴寂被任命为长史,负责协助李渊处理地方的行政事务,监督和管理地方的财政、司法、军事等方面的工作。
刘文静作为起义的重要策划者和执行者,任命为司马(在唐朝,司马的地位非常高,他们通常是皇帝的亲信和心腹,具有极高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投靠而来的隋朝宫廷前考功郎中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参与制定朝廷典制。
前尚书左丞李纲被任命为相府司录。
殷开山主动献城归附,被任命为大将军府掾,成为李渊的得力助手。
李渊在大丞相府任命了众多亲信和功臣,以此强化自身的统治实力。他借助这些亲信与功臣的辅佐,并且重用那些投靠而来的隋朝官员名仕,从而稳定了人心。凭借这些举措,李渊成功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为下一步称帝奠定了坚实根基。
唐公李渊成功进驻长安城,升级为位高权重的唐王,分封功臣名将,那么他会安于现状、固步不前吗?我们的高祖李渊绝对不会在此时止步。
那么接下来的历史车轮会朝着什么方向前行呢?我们下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