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乡里勇猛之士起兵保卫家乡。”
丘行恭接着说道:“李将军,我们最初只是想守着这一方土地,让父老乡亲能有个安身之处。我们在家乡周边的几个村落组织防御,多次击退那些小股的贼寇。但我们也知道,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难以维持长久的安宁,而且我们也听闻将军您的父亲唐公心怀天下,有平定乱世、拯救苍生的大志向,所以我与兄长引兵前来投靠。”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我的父亲大人确实有此志向。这乱世之中的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我们起义军就是要让天下重归太平。义军所到之处,皆以保护百姓为首要。二位既愿意前来投靠,我和父亲大人定不会负二位的忠心。义军队伍纪律严明,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那就是推翻杨广的残暴统治。”
丘师利毫不犹豫地说:“将军英明神武,我们兄弟二人本就是为正义而战,我们自当追随将军,万死不辞。”
李世民高兴地起身,双手抱拳,说道:“好,好啊。有了二位将军的加入,义军定能更加顺利进入长安。相信父亲大人必会重用二位,让二位在战场上尽情施展才华。”
就这样,丘师利、丘行恭正式加入了李世民的义军,开启了他们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传奇之旅。
这时,又有兵卒前来报告,称隰城(今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的县尉房玄龄在营门前求见。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一说齐州临淄县人(今山东省淄博市),一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房玄龄是唐朝初年的着名政治家和宰相,家族世代为官,其以卓越的才智和忠诚着称。他出身于清河房氏,曾祖房翼是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是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年间的山东学者。
房玄龄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投奔李世民,成为其得力谋士,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的策划。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被任命为中书令,负责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房玄龄在政治上的一大贡献是他对吏治的重视,他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在贞观初年对在职官吏进行大量裁减,提高了朝廷的办事效率。主持修订了《唐律疏议》,简化了律令,废除了隋朝的苛酷刑法,为唐朝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房玄龄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筋骨老健,如铸铁般凝重有力”,其绘画作品则以山水画为主,风格清新脱俗。房玄龄晚年多病,但在临终前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抗表进谏,请求李世民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
李世民早闻房玄龄大名,命人带丘氏两位兄弟下得营帐前去熟悉一下环境,安置他们的队伍,自己赶忙前往营门迎接房玄龄。
李世民将房玄龄迎进营帐,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两人热烈地讨论军事策略,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营帐之中,李世民热情地招呼房玄龄入座。“房先生一路辛苦,今日前来,真乃令营帐蓬荜生辉。”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着房玄龄说道。
房玄龄赶忙行礼,“李将军虽然年轻,但鄙人早已久仰将军大名,今得相见,实乃玄龄之幸。”言罢,二人相视而笑。
交谈片刻,李世民便发现房玄龄见识不凡,心中暗叹今日得一贤才。“房先生,您才思敏捷,谈吐不俗,我欲任命你为军中记室参军,你可愿为我等出谋划策?”
房玄龄毫不犹豫地回答:“李将军,玄龄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世民哈哈一笑,“好,日后军中大事,还望先生多多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