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孙华、史大奈率领着游骑兵犹如神兵天降。他们原本就擅长在复杂地形和突发状况下作战,此时借着夜色和混乱的局势,从后面朝着桑显和的军队突然发动攻击。
孙华长枪如龙,每一次刺出都带起一片血花,他的眼神中满是决然与无畏。史大奈则舞动着大刀,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在他们的猛烈攻击下,桑显和的军队阵脚大乱,本就是夜间偷袭且深入敌营,腹背受敌的他们很快大败。
原来孙华、史大奈二人早已受了大将军李源的委托,李渊料定隋军会突然偷袭,就命二人率兵悄悄埋伏在不远处的河滩之上。孙、史二将天刚擦黑,就带着自己的队伍潜伏于河滩,聚精会神的盯着义军的营寨,深夜来临,突然看到王长谐的营寨火光骤起,接着喊杀声一片。
孙华、史大奈见状,来不及感慨李渊的料事如神,立马率领援军冲杀过去!
桑显和见势不妙,大喊一声,拨转马头,带着少数亲信狼狈地朝着城中逃窜。他的战马在黑暗中飞奔,四蹄扬起的尘土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为了防止追兵,桑显和一咬牙,竟然下令烧毁了身后河上的桥梁。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李渊的战略洞察力确实是高人一筹。他预感到了屈突通可能的偷袭手段,提前做出提醒。而屈突通也的确是一个强劲的对手,敢于冒险发动夜间偷袭。但王长谐一方虽然在前期应对失利,但也有着孙华和史大奈这样的得力将领能够在紧急时刻扭转战局。这一场战斗,既是双方军事谋略、将领指挥能力和士兵战斗素养的综合较量,也为整个战争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第二日,李渊命人安抚受伤兵士,统计战损情况,重新补充兵力,巩固营地。考虑到屈突通新败,士气必然低落,李渊亲自率领亲率王长谐、刘弘基、陈演寿、史大柰等将领,率领六千步骑兵渡过黄河,前往攻打河东郡。
大将军李渊率领兵马如汹涌浪潮般将河东郡围得水泄不通。
那高大的城墙宛如一个沉默的巨兽,盘踞于此,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威严。城中的屈突通深知义军的厉害,犹如一只受惊的野兽躲在巢穴深处,紧闭城门,严阵以待,丝毫没有出战的意思。
李渊在城下,目光如炬地审视着眼前的地势。那城墙高峻,墙体厚实而坚固,他深知,这绝非是一场能够轻易取胜的战斗。
然而,大将军李渊的目光随即落在身边斗志昂扬的将士们身上。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畏与决心,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战斗火焰。唐公心中一动,决定试探一番。于是,他下令先派遣一千士兵向城墙发起冲锋,去尝试登上那看似高不可攀的城头。
这个命令一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巨浪。一千多名士兵毫不犹豫地响应,他们如同一群勇猛的猎豹,朝着南面城墙冲锋而去。
可是,天公不作美,就在他们即将接近城墙的瞬间,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豆大的雨点如利箭般倾泻而下,狠狠地砸在地上,溅起一片片水花。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并没有让士兵们退缩,他们依然不顾一切地扑向城墙。
在雨水的冲刷下,城墙变得更加湿滑,但这并没有阻挡士兵们攀登的脚步。他们手脚并用,紧紧抓住城墙上的凸起和缝隙,一点点地向上攀爬。
一时间,呐喊声、雨声、兵器与城墙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悲壮而激昂的交响曲。在义军的顽强冲锋下,竟有强壮的士兵已经奇迹般地登上城墙。
但此时,李渊却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雨势过大,城墙上的士兵们行动变得极为困难,有的士兵因为湿滑而从城墙上滑下摔伤,有的士兵则因为体力透支而难以迅速下城。
李渊见状,眉头紧锁,深知此刻环境复杂,又考虑到屈突通此人乃隋朝老将,历经无数战火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