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在退兵败逃途中溺水身亡。
此次隋炀帝杨广的大规模调兵遣将行动,可以说是倾尽了所有力量,只为能够一举剿灭那个让隋朝官员头疼不已的李密及其瓦岗军势力。
早在四月,王世充曾率领淮南的一万士兵交给东都备守。此次,王世充行军到达彭城(江苏省徐州市)时,因为得知李密的军队人数众多,感觉自己兵力不足,便暗自思忖:“李密此贼势力庞大,我这区区一万人怕是不够他塞牙缝的,若此时强攻,恐怕只是徒增伤亡。”
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咬了咬牙,悄悄地从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渡过黄河到达东都,与之前留在东都的一万人马会兵一处。
王世充进入东都后,稍作休整,仅过三日便点精兵两万,汇于校场,王世充对着将士们高声喊话道:“此次前往东都,乃是为了保我大隋江山社稷,尔等当奋勇作战,不可有丝毫懈怠!”。
之后王世充率领两万人马,浩浩荡荡向着回洛仓方向出征了。行至洛北,便遇到已做好战斗准备的李密的军队。
王世充军队率先发起攻击。王世充一马当先,挥舞着长枪,大喊:“将士们,今日定要冲破敌阵!活捉李密!”
霎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马蹄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
然而,李密的军队早有防备,防守极为严密。那些训练有素的瓦岗军士兵们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如同铜墙铁壁。王世充的攻击一次次被抵挡回来,每一次冲锋都伤亡惨重的。
王世充心中暗恨:“这李密竟如此难以对付,可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最终,随军败下阵来,王世允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的撤回东都城中。
王世充的军队未能突破李密的防线,在攻击中遭受了损失,最终未能改变东都的战局。
晋阳城的李渊得到探马传来的消息,得知了李密与东都洛阳的隋军正在对峙,目前不会对太原唐军大本营造成威胁。于是,未等出使西域筹借骑兵的刘文静回来,便召集文官武将齐聚大将军府,商定出兵关中之事。
李渊威严地端坐在大堂之上,他那犀利而又透着雄心的目光缓缓扫过堂下的众将官。此时的大堂内,气氛庄重而又充满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只听李渊铿锵有力地讲道:“如今这天下局势,于我等甚是有利。关中,那是一块绝佳之地,沃野千里,山河险要,物阜民丰。若能一举夺得此地,凭借其地理和物产之优势,大业必定可图。这天下,如今已乱,百姓苦于战乱久矣,我等兴兵,当以顺应天命,拯救苍生为己任。”
李渊的声音中充满了壮志豪情,也让众将心中燃起炽热的希望之火。众将官听闻,皆纷纷称是,低声议论间满是兴奋与期待。
长史裴寂上前一步,恭敬地站出进言道:“主公,当下之势,李密正与王世充在东都等地周旋,确实是无暇顾及我们。然而,兵者,大事也。出兵之事仍需谨慎为之。小人斗胆一问,那粮草辎重是否已准备周全?毕竟行军打仗,粮草乃重中之重,若粮草不济,纵使将士们英勇无畏,恐也难以持久作战。”
李渊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自信:“裴长史所言极是。我这几日已命人加紧筹备,各项物资皆在有序收集调配之中,不日即可筹备完毕。此次出兵,当秉持速战速决之策。关中虽好,但若是久拖不决,恐生变数。”
这时,李世民出列,恭敬地抱拳行礼后说道:“父亲,孩儿以为,我们此次起兵,应出师有名,方能得民心,聚人心。如今我们可对外宣称隋炀帝昏庸暴政,滥杀无辜,祸国殃民,我们行义军,目的是立代王杨侑为帝。而且杨侑年幼懵懂,我等可奉他之名,行大义之事。”
一旁的温大雅紧接着说道:“敦煌公所言极是。立杨侑为帝,一来可借皇室正统之名,堵住那些妄议我等起兵为逆贼之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