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窦夏兵败幽州听信谗言猛将蚀骨(4 / 5)

时,腰间别着的还是半截生锈的铡刀。

但在随后征讨张金称、高士达的恶战中,他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

大业十二年(616年)饶阳之战,他率三十死士夜袭隋军大营,火烧粮草导致官军崩溃;武德元年(618年)聊城围歼宇文化及,他独创的&0t;三叠阵&0t;以盾牌兵、长枪手、弓箭手梯次配合,硬生生扛住了骁果卫的七次冲锋。

更难得的是其治军之能,所部&0t;黑云都&0t;每逢驻扎必先掘井修厕,士卒掠民者立斩,在遍地流寇的河北战场堪称异类。

当时,建德抚其背叹曰“使诸将皆如伏宝,天下不足平也!”

不过,正是王伏宝这种群的才能,埋下了其惨死的祸根。

武德三年(620年)春,当窦建德在洺州大殿商议北征幽州方略时,王伏宝与曹旦、高雅贤等元从将领的矛盾已趋白热化。

前者主张精兵突袭,后者坚持稳扎稳打,这本是寻常的战略分歧,却因王伏宝在军中的崇高威望变得致命,他的&0t;黑云都&0t;掌握着夏军最精锐的三千重骑,其&0t;先登死士&0t;选拔制度更吸引了大批寒门勇士。

在之后的庆功宴上,醉酒的“夏”

官吏高雅贤竟当众摔杯怒斥:&0t;河北健儿,岂能尽为王家部曲!

&0t;

这场冲突虽被夏王窦建德压下,却让反对派将领意识到,唯有除掉王伏宝,才能打破其军事集团的垄断。

对王伏宝诬告的契机出现在武德三年四月。

王伏宝为筹备北征,在赵州大营整训骑兵时,处决了强抢民女的曹旦外甥。

曹旦是窦建德的妹夫,平时就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于是,他借机联合高雅贤、董康买等七名将领,连夜向窦建德密报&0t;伏宝私受李艺金甲,阴结突厥&0t;。

他们精心编织的证据链包括:幽州细作伪造的密信残片、突厥降卒的构陷口供,甚至买通术士散布&0t;太白经天,主大将易位&0t;的谶语。

真正致命的却是王伏宝府中搜出的《六韬》批注本,其中&0t;将能而君不御者胜&0t;的朱笔圈画,被曲解为拥兵自重的铁证。

当窦建德在洺水舟中反复摩挲那卷被勾画得密密麻麻的兵书时,窗外的月光正映照着案头另一份密报,&0t;黑云都&0t;士卒近日频繁擦拭铠甲。

至此,窦建德在众奸臣的忽悠中犯了致命的糊涂,决定铲除王伏宝。

几日后,刑场上的最后时刻,成为大夏政权命运转折的隐喻性场景,王伏宝临刑前拼力挣脱枷锁直立受刑,悲愤道:“夏大王为何听信谗言,自断臂膀!”

刽子手随后连砍三刀才断其颈,喷涌的鲜血竟在沙地上汇成弯弓形状。

更诡异的是,当日正午突降冰雹,鸡蛋大的冰球砸得刑场旌旗尽折。

这种天象异变被民间传为&0t;将军怨&0t;,而现实中的连锁反应更为残酷,王伏宝旧部三百亲兵连夜投奔李艺,带走了夏军骑兵训练的核心秘法;突厥处罗可汗闻讯后立即中断与窦建德的盟约,转而支持刘黑闼;最致命的是,“夏”

军事体系自此陷入互相猜忌的恶性循环,虎牢关之战时,正是高雅贤的迟疑不前导致窦建德侧翼暴露,十万大军竟被李世民三千玄甲军冲垮。

王伏宝之死犹如照见夏政权病灶的铜镜,映照出这个农民政权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窦建德试图以&0t;汉光武再世&0t;的姿态调和草莽豪强与士族官僚,却无法建立制度化的权力制衡;他推崇&0t;俭素寡欲&0t;的道德表率,却低估了部将们对权力资源的贪婪;更致命的是,其&0t;事无大小皆自决断&0t;的统治方式,使得谗言总能绕过任何监督机制直抵核心。<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