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中条山松木制造云梯冲车。
此时宋金刚主力正与唐将裴寂对峙于度索原(今山西介休),接报后星夜遣尉迟敬德率三千铁骑驰援。
尉迟敬德接到命令后≈34;率精骑昼夜兼程,马衔枚,人裹甲≈34;,三日疾驰四百里,黎明前突然出现在唐军侧后。
于筠建议立即强攻,但独孤怀恩主张,李孝基采纳了独孤怀恩的策略。
吕崇茂趁机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派部将善阳县尉迟恭(字敬德)与寻相率军突袭夏县战场。
唐军腹背受敌最终大败,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等唐朝高级将领全部被俘。
按史载惯例,尉迟将军本名≈34;恭≈34;,因以表字≈34;敬德≈34;行世而闻名。
当晨雾中浮现突厥制式的狼头纛旗时,唐军阵脚大乱。
尉迟敬德亲执马槊冲锋,其部≈34;皆被玄甲,冲突若神≈34;,瞬间撕裂唐军右翼。
困守城内的吕崇茂看到尉迟敬德的玄甲骑兵出现在鸣条岗时,吕崇茂亲擂战鼓,命守军将煮沸的卤水(运城盐池特产)泼向唐军。
这种混合盐分的沸水≈34;着甲则蚀,触肤则溃≈34;,成为压垮唐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后,吕崇茂率死士自西门突出。
史载≈34;唐军腹背受敌,旌旗相失,鼓角不闻≈34;。
混战中,李孝基的帅旗被尉迟敬德一槊斩断,唐军彻底崩溃。
从此战役可以看出吕崇茂≈34;虽僭伪之流,然临机决断,颇得兵家诡道≈34;,正是这些非常手段,让这个地方豪强创造了困擒李唐宗室大将的战争奇迹。
此战中,唐俭与刘世让率残部退守鸣条岗,终因≈34;矢尽粮绝,刀折马毙≈34;被俘。
独孤怀恩试图换上士卒衣甲潜逃,却被识破身份。
唐军更是≈34;损甲士五千,失战马八百≈34;,包括李孝基在内的三十七名将校被押送介休。
值得一提的是,尉迟敬德在此战中展现的武勇,为后来李世民≈34;必欲得之≈34;埋下伏笔。
尉迟敬德(585—658),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位。
其生平事迹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均有详细记载,堪称隋唐易代之际的传奇武将。
出身寒微的他早年以锻铁为生,其家乡善阳“民多尚武,精于骑射”
。
大业十三年(617年),尉迟敬德加入刘武周起义军,因“骁勇绝伦,每战先登”
,被任命为偏将。
在雀鼠谷之战中,他率五百骑夜袭李仲文部,“斩千余级,获马二千匹”
,由此崭露头角,成为刘武周麾下骁将。
武德三年(620年)柏壁之战期间,李世民通过“三擒三纵”
的政治攻势,最终在介休城下招降尉迟敬德。
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降唐时其部属疑惧欲叛,李世民竟单骑入营以示信任,这段“独闯敌营”
的佳话成为君臣相得的典范。
归唐后的尉迟敬德迅展现其军事才能,武德四年(621年)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率五百骑侦察窦建德大营遭围困,尉迟敬德“挟槊跃马,万众之中护主突围”
,此战奠定其“天策府第一骁将”
地位。
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扮演了关键角色。
他不仅射杀了齐王李元吉,更持械威逼李渊交出兵符,并率甲士入宫“宿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