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然掷杯抗议。
《高昌乐》响起之时,“老谋深算”
的房玄龄瞥见西突厥使者脸色骤变,急中生智道:≈34;此曲新填《破阵乐》词,正颂可汗铁勒之功。
≈34;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唐朝与周边政权关系中的微妙之处,音乐在外交礼仪场合成为一种涉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元素。
暗流涌动的宴席间,西突厥使者又突然献上统叶护亲铸的≈34;毗伽可汗剑≈34;,剑格上并排錾着唐国日月纹与突厥狼图腾。
宴后赏赐环节,鸿胪寺按例准备五百段锦彩作为回礼,同时遵循≈34;加等回礼≈34;原则,但实际厚薄全凭战略和政治关系需要,但见李渊将随身玉带钩掷入赐品,这枚刻有≈34;受命于天≈34;的鎏金钩原是东突厥所求之物。
直至暮鼓响起,鸿胪寺的录事还在疾书:≈34;赐锦彩五百段,金银镂鞍一具,其狼头符节宜造册存典客署。
≈34;
之后,统叶护进献的≈34;狼噬鹿铜镇≈34;,被李渊当场转赐东突厥常驻长安城的使者,从而引西突厥吐屯(监国官)事后愤然折断笏板。
三年后唐玄奘取经途中经过西突厥碎叶城,在统叶的护牙帐前,目睹当时唐高祖李渊赐给统叶的鎏金钩被改制成日晷指针,而当年进贡的葡萄藤纹银壶,早被熔铸成攻打伊吾城的箭簇。
那些浸透葡萄酒液的贡箱木板,则被能工巧匠改制成跨越天山冰坂的云梯,正如鸿胪寺旧档最末页的批注:≈34;蕃礼之器,终化王师之刃。
≈34;
是夜,太极殿的蟠龙藻井下,房玄龄捧着统叶护的国书沉吟:≈34;狼居胥山(东突厥王庭)与千泉相隔万里,然两狼相争≈34;
话音未落,屏风后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
原来侍茶的宫女听闻≈34;狼≈34;字手抖,当年她家乡凉州正是被东突厥掠为≈34;羊圈≈34;。
三个月后,当统叶护的≈34;吐屯≈34;(监国官)开始在于阗征收战马时,长安西市的胡商现,往年专卖给东突厥的镔铁,突然都流向了高昌方向。
唐朝初年,外国使臣留京期间可入西市贸易,但须由互市监陪同,且≈34;禁兵器、铁器交易≈34;。
离境前,外国使者需至鸿胪寺领取≈34;赐国书≈34;,使团返程时,唐廷兵部会派≈34;护送使≈34;监视其路线,若现使臣私绘陇右地图,按律可当场格杀。
这套精密如齿轮咬合的外交程序,在七世纪的长安城中日复一日运转。
当开元末年安西都护府送来最后一批波斯流亡王族的朝贡记录时,谁也不会料到,那些曾被鸿胪寺反复校勘的贡品清单,终将成为后世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掘的残卷,而当年太极殿上剑拔弩张的礼仪之争,早已化作敦煌壁画里使臣模糊的衣冠轮廓。
不过,当年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和高昌王麴伯雅分别派遣使者向唐朝朝廷进贡,这一事件不仅是简单的朝贡行为,更是唐初西域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缩影,展现了唐朝在西域影响力的初步确立,以及各方势力在权力博弈中的微妙平衡。
统叶护可汗的使者带着天山冻葡萄、狼噬鹿铜镇等贡品,高昌王麴伯雅的使者则献上冻酒、绯毡等物,这些贡品不仅象征着西域的物产丰饶,更暗含了政治寓意。
统叶护的贡品中,狼噬鹿铜镇尤其引人注目,狼象征突厥,鹿则暗指东突厥或西域其他部族,这一贡品无疑是在向唐朝展示西突厥的强盛与扩张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