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唐高祖纳降杨士林朱粲不过是出于战略考虑的逢场作戏(4 / 6)

朝文臣的投效,朱粲初时展现枭雄姿态,将陆、颜奉为上宾。

但随着冬季降临粮草断绝,这位食人魔统帅终于撕下面具。

据《隋书·酷吏传》记载,朱粲宴请部将时突然对陆、颜两人难,当场将陆从典及其家眷二十余口杀死&0t;烹为羹飨&0t;,颜愍楚虽得亲兵护卫突围,最终仍被追兵分食于山道。

这场骇人听闻的食人事件背后,折射出隋末社会的深层危机。

炀帝时期&0t;三征高丽&0t;造成的财政崩溃,使得朝廷对地方控制力急剧下降,大量溃兵转化为流寇。

而门阀士族把持的官僚体系,又使陆、颜这类技术官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当文明秩序瓦解时,朱粲集团展现的不仅是人性之恶,更是制度性崩溃引的社会返祖现象——从《礼记》构建的礼法社会,倒退至&0t;易子而食&0t;的原始丛林。

当朱粲将南阳盆地化作人间地狱时,其暴政终于触连锁反应。

这位食人统帅在当地推行&0t;人肉征税&0t;制度,强令各乡堡按日上缴妇孺作为军粮。

据《新唐书朱粲传》记载,光州某里正因无法凑足&0t;日贡十妇&0t;的配额,竟被朱粲当众肢解烹食。

这种突破人伦底线的暴行,最终引淮河上游二十八座坞堡联合抵御朱粲势力,义军以竹矛为兵器、树皮为盔甲,誓要诛杀这个&0t;两脚豺狼&0t;。

此时,目睹朱粲部众在其家乡劫掠孕妇后,时任隋朝军官鹰扬府校尉杨士林愤然斩杀当地监军御史,与豪族田瓒组建三万义军。

他们效仿汉代赤眉军,以朱砂涂抹战旗,宣称&0t;诛人魔,清寰宇&0t;,开始讨伐朱粲军队,从而引隋末起义军对抗“杀人魔”

的淮源大战。

与杨士林共同起义的田瓒是隋唐时期淮安郡的土豪,主要活动于泌阳、桐柏、社旗一带。

他出身于桐柏山地区的蛮族世家,与杨士林一同在本郡造反,尽杀官吏。

因隋朝淮南郡司户裴腘施行仁政,田瓒的部下放过了裴腘一家性命,后来裴腘的儿子裴守真在唐朝官至司府丞,继承了父亲的仁恕之心,尽施仁慈之政。

淮源大战战场所在地区,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北,正是郦道元《水经注》详述的古战场:&0t;淮水出平氏胎簪山,潜流三十里,东出桐柏大复山&0t;。

杨士林巧妙利用地形,在淮源庙古碑林设伏。

这座始建于东汉延熹六年(163年)的祭祀圣地,其碑文中“淮水始于大复”

的地理记载,成为田瓒义军在此布置口袋阵的关键依据。

当朱粲大军沿淮水北岸行进至阳口时,田瓒率领的蛮族弓弩手突然从山崖现身,箭雨裹挟着滚石倾泻而下,将淮水染成赤色。

《资治通鉴》记载此役&0t;斩万余,淮水为之不流&0t;。

朱粲仅率数千残部西逃至菊潭县。

这个因盛产长寿菊而得名的世外桃源,因朱粲食人军团的到来而弥漫着腐尸恶臭。

唐初的菊潭县相当于现今位于河南省内乡县西北的石盆岗村。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因避其父杨忠之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同时废郦县置菊潭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内乡县北。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菊潭县被重新设立,治所在今内乡县西北的石盆岗村南。

唐代的菊潭县在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被废除,此后其地名逐渐不再作为行政区划使用。

唐代着名诗人李白曾到访菊潭县,并留下了多描写菊潭美景和菊潭水的诗歌,如《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

这些诗歌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