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李轨称帝王轨降唐唐高祖女婿赵慈景战死蒲坂城(5 / 7)

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迅恢复。

这一政绩在当时传为美谈,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此时,李密瓦岗军旧部将领徐世积还在山东地区的黎阳据守,尚未归顺唐朝朝廷。

魏征已随李密投靠唐朝,于是他主动请求去安抚山东地区,被皇帝李渊任命为秘书丞,带着朝廷写给徐世积的劝降信,乘驿车到达黎阳,劝徐世积早日投降。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冬,黎阳城内寒风凛冽。

徐世积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眉头深锁。

隋炀帝大业末年,十七岁的徐世积加入翟让的瓦岗寨,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此刻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将领手握重兵,占据着原属李密的黎阳地盘,自见到来自长安的使臣魏征后,他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将军,”

他帐下长史郭孝恪走近道,“魏征先生以故交的身份劝您归顺大唐,您为何忧心忡忡?”

郭孝恪是唐朝初年的一位杰出将领,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到归降大唐,再到镇守西域,最后以身殉国,他的事迹令人敬仰。

郭孝恪年轻时便有不同寻常的志向,但因不事生产,被父兄视为无赖。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郭孝恪率领乡里数百人投靠瓦岗军领李密。

李密见到郭孝恪后非常高兴,认为他果然如传闻中颍川多奇士一样,于是让他和徐世积(即后来的李世积,被赐姓李)一同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

在瓦岗军的岁月里,郭孝恪一直担任长史,不离徐世积左右。

618年(武德元年),瓦岗军溃败,徐世积归降唐朝,并命郭孝恪奉表入朝。

唐高祖封郭孝恪为宋州刺史、阳翟公,让他和李世积经营虎牢以东地区。

620年(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窦建德率军援救。

郭孝恪进言道:“平定王世充指日可待,窦建德远来,粮运不便,这是天要亡他。

大王应固守虎牢,屯军汜水,到时随机应变,歼灭他们就很容易了。”

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取得了虎牢之战的胜利。

郭孝恪因献计有功,被迁升为上柱国,并历任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左骁卫将军。

642年(贞观十六年),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迁安西都护、西州刺史。

西州是高昌国旧都,镇兵与流放的犯人杂居,与中原又有大漠相隔,因此和朝廷音讯隔绝。

郭孝恪到任后,以诚心安抚百姓,尽得当地民心。

当时,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杀死沙钵罗叶护,袭灭吐火罗,又扣押唐朝使者,侵扰西域地区。

郭孝恪率二千轻骑自乌骨出击,击退西突厥,乘胜进占处月俟斤所居之城,并一直追至遏索山,收降处密兵众,威震西域。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契苾何力、郭孝恪为副大总管,征铁勒、突厥等部十余万骑兵,进讨龟兹。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军攻破龟兹都城,龟兹王布失毕率轻骑西逃。

阿史那社尔率军追击布失毕,并让郭孝恪留守龟兹。

然而,郭孝恪在留守期间,因不听龟兹人的劝告,对那利没有加以防备,最终遭到那利和城内降兵的偷袭,在西门中流矢而死,儿子郭待诏一同战死。

唐太宗得知郭孝恪死讯后,虽然责备他不加警戒,以致丧命,剥夺其官职,但后来又怜愍其战死沙场,便为他举哀。

唐高宗即位后,还追赠他为安西都护、阳翟郡公。

郭孝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英勇事迹。

他早年参加瓦岗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