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李轨称帝王轨降唐唐高祖女婿赵慈景战死蒲坂城(3 / 7)

统文化的绝佳之地。

唐初,豳州作为边防重镇,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豳州遭遇突厥骑兵,并成功化解了突厥的入侵危机。

此外,豳州在唐朝初期的政治和军事布局中也挥了关键作用。

秦王李世民的军队旌旗猎猎,甲胄鲜明,马蹄声震得沿途百姓纷纷避让。

太极宫内,皇帝李渊已获悉秦王李世民即将归来,正与群臣商议战后处置事宜。

这位大唐开国皇帝眉头紧锁沉声道:“薛举父子残暴不仁,屠戮我大唐将士无数。

此番虽已平定,然其党羽众多,若不严惩,何以告慰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话音刚落,侍中李密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薛举及其子薛仁杲势力之所以败亡,正是因其残害无辜,失尽人心。

今陛下初定天下,当以仁德服人。

若效其暴行,恐失天下归心。”

李密虽已归顺大唐,但言语间仍带着几分昔日在瓦岗寨时的傲气。

李渊沉吟片刻,目光扫过殿中群臣。

裴寂、刘文静等重臣纷纷点头称是。

皇帝终于开口道:“李卿所言极是。

传朕旨意,只诛恶,余者皆赦。”

这时,李密又上前一步:“陛下,臣愿往豳州迎接秦王凯旋。”

李渊略感意外,但仍点头应允。

三日后,豳州城外。

秋风萧瑟,黄叶纷飞。

李密立于城楼之上,望着远处渐近的旌旗,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自己当年在瓦岗寨时的风光,如今虽位居高官,却总觉得壮志未酬。

忽然,远处传来震天的马蹄声。

只见秦王李世民大军如黑云压境,当先一骑白马银鞍,正是李世民。

李密不由得眯起眼睛细看,只见这位年轻的秦王虽经战阵,却不见疲态,反而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王者之气。

待李世民近前,李密连忙下城相迎。

两人相见,李世民翻身下马,拱手道:“李公远道相迎,世民愧不敢当。”

语气谦和,却自有一股威严。

李密心中一震,连忙还礼。

他细细打量面前的秦王,只见其眉宇间英气逼人,举手投足间既有武将的豪迈,又不失文人的儒雅。

回想起自己当年在瓦岗寨时的意气风,不禁再次暗自感叹。

当夜,李密与随行的殷开山对饮。

酒过三巡,李密低声叹道:“开山啊,今日一见秦王,方知何为真龙天子。

观其气度,察其言行,远非常人可比。

若非如此英主,又怎能平定这天下大乱?”

殷开山举杯道:“李公所言极是。

秦王不仅用兵如神,更难得的是胸怀天下,爱民如子。

此番平定薛仁杲,对降卒皆以礼相待,百姓无不称颂。”

李密默然,望着杯中酒水,若有所思。

窗外秋风呼啸,卷起满地落叶,仿佛在诉说着这乱世将终,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世民按照皇帝李渊的旨意,把薛仁杲押解到长安,在长安城的闹市将薛仁杲等数十人斩示众,薛仁杲时年二十一岁。

薛仁杲的死标志着西秦政权的彻底灭亡,唐朝解决了西北地区的威胁,为后续的统一战争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薛仁杲被唐朝处置后,其麾下投降的羌族领旁企地(又称旁企地罗)得以保全性命,留居长安城。

旁企地原是西北地区羌族领,薛举割据金城时,他率领羌族势力投靠了薛举。

唐朝朝廷出于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的考虑,决定留其性命,但将其强制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