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宇文化及垂死挣扎李密归唐未被重用内心生怨(5 / 6)

礼遇,心中大喜,对手下的将领们说道:“我李密曾拥百万之众,如今虽解甲归顺,但山东数百座城池的豪杰仍听我号令。

只要我在此,派人前去去招抚,他们必定会纷纷归顺唐朝。

我的功劳,比起东汉的窦融也不遑多让,朝廷难道不会给我一个高官显位吗?”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重回权力巅峰的景象。

李密将自己比作窦融,因窦融是东汉初年的重要人物,原本是割据西北的军阀,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成为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他的归顺对东汉的统一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深受刘秀的信任和重用。

窦融不仅被封为高官,还被赐予显赫的爵位,家族也因此显贵。

他的故事被视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的典范,是乱世中归顺明主并获得厚待的典型例子。

然而,现实却远不如李密所愿。

李密抵达长安,最初确实受到了唐朝朝廷的热情接待,但很快,有关衙役部门对他们瓦岗军的供应和接待逐渐变得简薄,他带来的士兵甚至连续几天吃不上饭,士兵们饥肠辘辘,心中怨气渐生。

一名老兵忍不住抱怨道:“我们千里迢迢来投奔唐朝,却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这算什么待客之道?”

几日后,李密被任命为光禄卿、上柱国,赐爵邢国公。

光禄卿主要负责宫殿门户的管理,同时兼管皇室膳食、帐幕器物等事务。

光禄卿这一职位始于南朝梁,北齐时期称为光禄寺卿,隋唐时期沿置,从三品。

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曾一度改称司宰正卿和司膳卿,后恢复旧称。

上柱国在唐朝是正二品级,是对作战有功人员的特别表彰。

上柱国是勋级中的最高等级,相当于十二传军功,授予在战场上表现卓越的将领。

在隋末唐初,上柱国虽然地位较高,但已经开始走向虚职化,成为对功臣的一种普遍赏赐。

唐初,许多功臣都被封为光禄卿和上柱国。

例如,秦琼在唐朝开国后被封为翼国公和上柱国。

此外,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也被封为秦王和上柱国。

唐朝皇帝李渊对于李密的任命,表面上看,这是对他的重视,但实际上,这些职位并无实权,只是虚衔而已。

李密心中大为不满,暗自思忖:“我李密曾是一方霸主,如今却只能做个闲散官员,这如何能甘心?”

更让李密感到愤怒的是,朝中大臣多对他轻视,甚至有些当权者公然向他索要贿赂。

一次,一位权臣私下对李密说道:“李公虽有名望,但若想在朝中立足,还需多多打点。”

李密闻言,脸色铁青,冷冷回道:“我李密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岂会做这等龌龊之事?”

然而,他的拒绝却换来了更多的冷眼与排挤。

尽管如此,唐高祖李渊对李密却始终礼遇有加。

他常常在朝会上称李密为“弟”

,言语间充满了亲切与关怀。

李渊曾对李密说道:“贤弟才华横溢,朕甚为欣赏。

若能安心为朝廷效力,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李密虽心中不满,但面对李渊的真诚,也只能勉强点头称是。

为了进一步拉拢李密,李渊还将自己的表妹独孤氏嫁给李密为妻。

婚礼当天,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李渊亲自出席,举杯对李密说道:“今日贤弟与独孤氏喜结连理,朕心甚慰。

愿你们白头偕老,共谱佳话。”

李密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心中却五味杂陈,表面的风光并不能掩盖李密内心的失落与愤懑。

他曾在瓦岗军中叱咤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