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涉猎。
隋大业年间,他出任治礼郎。
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顺唐朝,被任命为雍州治中,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权,后成为唐朝宰相,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贞观元年(627年),高士廉升任门下省侍中,封义兴郡公。
后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将高士廉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终年七十二岁。
唐太宗李世民欲到高府哭灵,但因身体原因被劝阻,后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
还有一位坚守隋末江山拒不投降的隋朝官员是始安郡丞李袭志。
李袭志,字重光,金州安康(今陕西石泉县)人。
李袭志在隋炀帝末年担任始安郡丞,面对朝政腐败和四方战乱,他倾尽家产招募士兵三千人守城,成功抵御了萧铣、林士弘等割据势力的多次进攻。
隋炀帝遇弑后,听到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袭志率领官吏百姓哭了三天,有人劝李袭志说:“您是中州的贵族,长期治理这个偏僻的郡,华夏和蛮夷都心悦诚服。
现在隋朝没有君主,天下大乱,凭您的威望和恩德,号令岭南,可以像尉佗一样,可以轻松取得岭南地区。”
尉佗是秦、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尉佗随任嚣南下攻打百越,为秦朝平定岭南地区做出了贡献,秦二世时期,尉佗在任嚣去世后,趁机攻占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了南越国。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汉使臣陆贾的劝降下,尉佗成为汉朝藩属国。
但在吕后当政期间,因不满汉朝的政策,尉佗自称“南越武帝”
,与汉朝对立。
吕后去世后,尉佗重新臣服汉朝,取消帝号,恢复与汉朝的友好关系。
李袭志听得此人劝其行尉佗之事,非常生气,说道:“我家世代忠诚坚贞,现在虽然江都灭亡,但宗庙社稷还在,尉佗的狂妄僭越,有什么值得羡慕的!”
他想要斩杀劝说的人,众人于是不敢再说话。
李袭志坚守郡城两年,最终因粮尽无援被俘。
萧铣任命他为工部尚书,检校桂州总管。
从此,从东面的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到西面的三峡(今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193公里),南至交趾(今越南北部,隋朝扩张的领土),北到汉川(指的是汉水以南的地区,今天的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其地理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湖北省中部,汉江下游的江汉平原腹地),萧铣都占有了,拥有胜兵四十多万。
公元618年五月,唐王李渊政权安抚大使马元规在山南攻打割据势力朱粲。
马元规,字嗣宗,湖北安陆(今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人。
在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一年(615年),隋朝统治岌岌可危,马元规被派抚慰山南。
马元规在这一时期被派往山南,试图稳定局势,但不幸的是,由于内部分歧和外部压力,他最终未能成功。
公元617年,马元规在李渊起兵后投靠李渊,被派往宣慰继续执行安抚山南地区的任务。
朱粲率兵在荆州、沔阳转战抢掠,一直到终南山南部一带的郡县。
他的军队所到之处,杀光抢净,几无人烟,可见其势力的强大和残暴。
马元规在冠军县(今河南邓县)战斗中击败了朱粲,朱粲率残部逃走。
公元618年二月,李密曾派遣房彦藻等人东出黎阳招慰各州县。
房彦藻在回程途中走到卫州时,遭到农民起义军领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