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隋将王世充新春再败助力李密成就隋末第一枭雄之位(1 / 5)

王世充在去年十二月的战役中惨败于李密之手,然而,杨侗出于种种考虑,并未对他有所责怪,反而慷慨地为他补充了七万兵力。

这一举动无疑给了王世充东山再起的机会,也让他对未来的战局充满了期待。

成功获取东都的增派的兵力之后,王世充复仇之心愈膨胀。

他站在战略地图之前,紧紧盯着李密瓦岗军的所在地。

正月的阳光洒落在中原的大地上,却没有一丝温暖与生机,四处弥漫着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饿殍遍地。

此时洛口仓在李密手中犹如一颗关键的棋子。

洛口仓地势险要,且储备着大量的粮草物资,是各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如果能够成功攻打下来,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粮草之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李密的势力。

王世充转身面对将领们,声音洪亮,充满决心地说道:“诸位,如今我等得了东都之兵,兵力雄厚,此乃天赐良机。

李密就在洛北,我们此次必须将其彻底击败,才能保证东都洛阳政权的安稳。”

将领们个个表情严肃,他们都知道与李密战争的重要性。

只有击败李密,才能彰显他们的实力,才能在这乱世之中赢得一席之地。

王世充站在地图前,用手中的剑指着各个地点,阐述着自己的作战计划:“我们要兵分三路,左路绕到洛口仓的侧翼,佯装攻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中路为主力部队,正面进攻,要以强大的气势冲破他们的防线。

右路则迅迂回,截断他们的援军之后路。”

王世充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第二日,一切准备就绪,王世充率领大军从河阳浩浩荡荡地向着洛口仓进。

前文我们讲过,河阳位于黄河南岸,而洛口仓位于黄河北岸,即今天巩义市东北15公里的河洛镇七里铺村东原上。

洛口仓在河阳的东北方向,两地相距约100公里。

通过大运河相连,共同构成了当时重要的粮食运输和储存网络。

洛口仓的兴建与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密切相关。

隋朝时期,为了加强东都洛阳的粮食储备和运输,洛口仓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粮仓之一,起到了枢纽的作用。

它不仅满足了洛阳的粮食需求,还是向长安、东北输送粮食的重要中转站。

终于,隋朝大军到达了黄河南,王世充命令大军立即攻打李密派驻在这里的守军。

王世充身先士卒,率领着将士们冲锋陷阵,与李密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由于王世充此次出征得到了七万军力增持,人数众多,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隋军直接碾压了驻守在这里的瓦岗军。

瓦岗军大败而退。

战后,王世充命令军队在巩县北驻扎下来。

巩县是今巩义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临黄河,南依嵩山,东接荥阳市,西连偃师市。

巩义地处黄河与洛河的交汇处,黄河在巩义市北部流过,伊洛河则在市西部入境,向东流经巩义市后汇入黄河。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巩县,治所设在站街老城,隶属河南郡。

隋大业元年(605年),县治移至洛口,这一变动反映了当时巩县地区重要性的提升。

隋朝时期,巩义是洛口粮仓的所在地。

王世充带领军队从河阳攻打洛口仓,需要渡过黄河,黄河在这一区域水流较为湍急,河面宽阔,是天然的军事防御屏障。

李密占据洛口仓后,凭借黄河的天险可以有效地抵御来自南岸的进攻。

对于王世充来说,要想攻打洛口仓就必须克服黄河这一障碍。

在古代战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