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群英荟萃长春宫平阳公主筹组中国历史第一支娘子军(2 / 5)

公。

窦轨归附表兄李渊后,随其攻取长安,因功受封赞皇县公,官拜大丞相咨议参军。

窦轨先后担任太子詹事、秦州总管、益州道行台左仆射等职,并在贞观元年被授予右卫大将军,次年担任洛州都督。

窦轨以其军功和严酷治军着称,因其治军之严酷也导致了一些负面评价。

窦轨治军严酷表现在,对部下无论贵贱老少,作战时如有畏敌者立即斩,犯小过也要遭受鞭打,流血满地。

窦轨曾因其外甥夜间出门未及时返回,将其斩示众。

窦轨性情喜好杀戮,在任益州道行台左仆射期间,有一次突然派一名家仆到官府厨房去取饮用的浆水,后因改悔要将其处死,家仆大喊冤枉,监刑官因犹豫未斩,窦轨怒将其一并斩杀。

窦轨的严酷治军方式导致了许多负面评价,如被描述为“杀人魔王”

,这一事件最终被朝廷所知,窦轨因此被召入朝,并受到唐高祖的严厉斥责。

在玄武门之变后,窦轨因诬陷韦云起为太子党羽并将其杀害,他的行为引起了李渊的怒火,将其关入大牢。

他的死亡在唐朝志怪小说《冥报记》中被描述的比较凄惨。

说是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年的冬天,窦轨在洛州患病,突高烧并胡言乱语,声称有人送来了瓜,然而身边的侍从却回应并无瓜。

窦轨听后惊恐万分,声称自己看到的是一颗颗人头,是来索命的。

紧接着,他急切地嚷嚷着要去见被自己害死的韦尚书,话音刚落,便一命呜呼。

当然,以上描述是作者唐临(唐初的名臣、法官、文学家)以窦轨为作恶之人,在故事中让其不得好死,不让其善终,以博得读者共鸣而采用的的虚幻写法。

《冥报记》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是唐代最早的志怪小说集之一。

此书在中国长期亡佚,但在日本高山寺藏有唐钞卷子本,后由杨守敬辑录佚文,分为六卷。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观看,此书中可以窥见唐代社会对于佛教因果报应观念的接受程度,以及佛教文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公元617年9月18日,李渊在稳固好后方基地后,开始布下一步行动指令。

他一方面派遣进驻永丰仓的李建成带领刘文静、王长谐等数万人马,继续驻守潼关方向,再从永丰仓拔出五千精锐,防备河东和东都方向的隋军。

另一方面,李渊派遣二儿子李世民和刘弘基等将领,率领数万人马向渭水以北攻击前进,计划切断长安北面外围支援。

这左右两路军队的总目标就是扫清长安外围,为唐军包围长安做出战略准备。

眼瞅着长安城是保不住了,关中的有识之士、贵族等也开始纷纷向李渊投效。

《资治通鉴》中记载,李渊给足了这帮文士老爷们的面子,全都是礼而用之。

这群人里就有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隋冠氏县长于志宁、安养县尉颜师古等人。

长孙无忌,字辅机。

河南洛阳人,出身于显赫的长孙氏家族,与文德皇后同母。

他是唐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生平和贡献对唐朝的建立和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初宰相、外戚,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等,主持修订《唐律疏议》。

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帮助李世民成功夺取皇位,后在立储之争中,长孙无忌坚定地支持高宗李治,并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成功地将李治推上了皇位,为后来唐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长孙无忌在晚年遭到许敬宗的诬陷,被削去爵位并流放至黔州,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