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了有力的支持。
李渊将众人加官晋爵后,众人拜谢后,便各尽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长史裴寂依照计划,将晋阳宫内存放的九百万斛粮草悉数转运至大将军府,同时移交的还有五百匹色彩斑斓的布帛以及四万副坚固的铠甲。
此外,包括前文中提到过李渊醉酒后,在晋阳宫中侍寝的尹、张二位美人,以及宫中的其余宫女也均被安置到大将军府,以供差遣。
经过这一系列细致的安排,唐公李渊此时也是应了当时裴寂的话,别说是得了两个宫人美妇,就是得了整个天下又有何不可呢?
后来,李渊攻占长安后,将尹、张二位美人纳为妾室,将她们接至长安,并分别赐封为婕妤和妃,史称张婕妤、尹德妃。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对刘文静、裴寂、武士彟等人在李渊起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他们的形象和事迹也已经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不再重复讲述。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转向跟随李渊起兵的第一批重要人物,进一步了解他们在唐朝建立和展过程中的角色与影响。
唐俭,字茂约,是唐朝时期的重要大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出身于唐朝着名的唐氏。
他的祖父唐邕曾任北齐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则是隋朝戎州刺史,与唐高祖李渊关系密切。
唐俭在隋朝末年便劝李渊起兵反隋,成为李家起兵的重要襄赞之臣。
唐朝建立后,他历任多个要职,包括礼部尚书、民部尚书等,被封为莒国公。
唐俭晚年因怠于政事而被贬官,但在显庆元年(656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被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为襄,陪葬昭陵。
唐俭在隋朝末年劝李渊起兵反隋,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李渊起兵过程中,唐俭参与谋划,对平定内部叛乱有重要贡献。
唐俭曾出使突厥并成功劝其归附,为唐朝扩大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俭与李世民关系密切,他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李世民统治时期继续担任重要职务。
唐俭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这体现了他在唐朝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温大雅(572年—629年),字是彦弘,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
他是隋末唐初的重要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出身于中国古代十大望族之一的太原温氏,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温大雅在隋朝末年曾任东宫学士、长安尉。
因父亲去世,他辞官回家守孝,不再出仕。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温大雅被聘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
他积极为李氏父子举兵出谋划策,制定周密计划,是唐朝建立的重要功臣之一。
李渊称帝后,温大雅历任黄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后应秦王李世民之邀,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
在玄武门之变后,他因功擢升礼部尚书,授爵黎国公。
贞观三年(629年),温大雅积劳成疾,病逝于长安。
温大雅的主要着作为《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这部史籍详细记载了李渊从太原起兵至正式登基称帝的史事,为后人研究唐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史料。
温大雅在唐朝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不仅参与了唐朝的建立,还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帝位争夺中支持了李世民,对唐朝的政治稳定和权力过渡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温大雅的一生不仅见证了唐朝的建立,也通过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生平和着作至今仍是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