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人之美的杨玄感之乱(4 / 5)

地,然后慢慢用计策进取,但杨玄感却不予采纳。

最终,杨玄感的军队在东都洛阳附近与隋军交战时大败,部队被隋军分割包围,逐步蚕食殆尽。

公元613年8月,面对无法逃脱的命运,杨玄感对弟弟杨积善说:“我不能受人戮辱,你杀了我吧!”

杨玄感的弟弟没忍心下手弑杀手足,杨玄感在绝望中自杀身亡,他的尸体随后又被隋炀帝杨广命人挖出,处以车裂之刑,并曝尸三天,随后被剁成碎块焚烧,其弟杨积善最终也被处死。

不久,杨玄感的家族遭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残酷镇压,他的兄弟和子嗣共计1000余人被诛杀。

关于杨玄感被诛杀的家族成员数量,不同的历史资料提供了不同的数字。

有资料提到杨玄感家族被诛杀的人数达到多人,而更为具体的记载指出,杨玄感曾经分朝廷粮食给农民,这些人也被屠杀,仅洛阳附近就杀百姓6000多人

至于李密,正史对于其在杨玄感兵败后的具体经历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根据一些史料和传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

杨玄感兵败后,李密被隋军生擒,准备押往高阳由杨广亲自监斩。

在押送途中,他通过贿赂监军成功逃脱。

逃脱后,李密在乡间隐姓埋名,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通过他人介绍,加入了瓦岗军,并凭借其才智和谋略,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具体情况,咱们后面再讲。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杨玄感密谋叛乱之时,李渊在同年被派往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市)担任留守,在得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后,他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正在江都乘坐奢华的龙舟,沿途炫耀其权力和财富的隋炀帝报告,并建议炀帝迅派兵镇压。

这一举动显示了李渊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没有跟风起兵叛乱,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至于李渊是怎么得知杨玄感叛乱的,史料中并无记载,但结合史料分析,李渊与杨玄感同属于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内部人员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只能推断李渊是在关陇集团内部人员进行情报交流时,间接得知了杨玄感的叛乱。

同时,这也反映出杨玄感的叛乱确实是筹备不足、思虑不周,涉及到灭九族的天大事情,他连最基本的情报保密工作都做不到,又岂能得胜?

经查阅正史,在杨玄感叛乱期间,隋炀帝杨广并未直接任命李渊去平定叛乱,李渊在杨玄感叛乱前后进行的一系列动作,更多地是基于他自身的野心和对当时隋朝末年动荡局势的分析。

但“告密”

这件事,的确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他和隋炀帝杨广之间渐行渐远的关系,对李渊自身的展,谋划到了大好机遇。

作为杨玄感叛乱的告密者,李渊当时又是基于何种考虑呢?他心中必定是经过千百遍的兼权尚计、研精覃思之后才做出了告密的决定。

笔者认为,从职业道德来讲,李渊作为皇亲重臣,在他人造反之际,他的立场就是世人评价其忠奸的最根本的标准。

作为隋朝的一名官员,他先需要效忠于朝廷。

杨玄感是一名叛乱者,企图推翻朝廷,面对这种政治立场上的冲突,李渊告密是理所当然的。

在维护家族利益方面,李渊家族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李渊需要确保家族的安全和稳定。

他作为皇亲国戚,如果杨玄感的叛乱成功了,很可能会波及到其家族的利益,甚至可能丢掉性命。

因此,李渊站在家族利益的角度,选择告密是合情合理的。

在个人野心这件事上,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李渊在做出告密的决定时,很可能也在为自己谋取政治机会,他没有趁人之危跟风起兵乱起来,估计也想到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