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有什么了不起的(2 / 3)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2005 字 2天前

因为他的作品好,关键是他能够不断的向上突破,给文坛带来朝气。

国人有个坏毛病,什么东西只要受欢迎了,准保一窝蜂的冲上去,等到给这东西捧的臭大街了,大家又立刻弃之如敝履,最后还不忘贬损一番。

前几年伤痕火的一塌糊涂,只要沾上这四个字,根本不愁没有刊物发表,更不愁没有读者捧场。

有些作家为了发表会为赋新词强说愁,刊物为了销量也会让作家往伤痕上靠。

时间长了,泥沙俱下,滥竽充数者多不胜数,伤痕早不复当年之勇,甚至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反感。

作家们也不再把写伤痕当成什么时髦的事,反而认为是“土”

、是“消费读者情感”

,渐渐酿成了对于伤痕的批评。

然后反思崛起了,大家又把目光转向了反思那里。

如此往复循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这群人就像是闻着腐味的秃鹫一般,将文坛的风气越带越偏。

因而林朝阳的出现就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自然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欣赏眼光。

《渡舟记》在业界所引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一直以来,不管是读者还是同行,对林朝阳的印象都停留在“青年作家”

“正当红”

“广受欢迎”

“作品销量爆炸”

等标签上。

不管从实力、名气还是作品质量来说,都属于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

但到底是年纪太轻,哪怕林朝阳已经创作了多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也谈不上在文坛有多大的份量。

《渡舟记》的发表让林朝阳备受界有识之士的赞许,也使得许多人真正开始将他视为了未来可期的领袖人物。

所谓领袖人物当然不是指官方身份,而是指未来可能对当代文坛所产生的影响。

界从来不缺才华横溢者,也不缺勤奋者,更不缺有野心的人,但三者兼具的人却少之又少,林朝阳绝对算是一个。

那些有识之士对他寄予的厚望正不断的凝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寄望还会不断的加固。

除了读者群体和界同行们的关注,《渡舟记》的发表也引起了期刊行业的震动。

大家都知道林朝阳的作品向来受欢迎,因此业界才有了“得林朝阳作品者,百万销量如探囊取物”

的说法。

但刊有《渡舟记》的83年第一期《花城》上市后所表现出的受欢迎程度还是让许许多多的人都跌破了眼镜。

单月155万份!

如果说是单期155万份销量,那么像《人民》《收获》等一线杂志都偶尔摸到过这个数字。

但《花城》所创下的是单月155万份销量,众所周知,《花城》是双月刊,这也就意味着在后续一段时间里,这个数字依旧会不断向上攀升。

谁也不知道这一期《花城》的终点会在哪里,但大家少不了要打听关心。

《花城》编辑部不是什么保密单位,《花城》上市第二个月的第一周仍旧创下了22万份的销量,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国内期刊行业。

诸多地方杂志的反应不提,几家以往与《花城》平起平坐,甚至是压它一头的一线杂志的编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花城》自成立以来一直主打的是“洋气”

,在一众朴实无华的杂志当中显得格外妖娆,虽说塑造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逼格,但也跟同行们产生了一定的隔阂。

本来它一期卖个六七十万份,在几家顶尖杂志里是垫底的存在,大家也没在意过。

可现在它一下子单月卖出了155万份,甚至在第二个月的销量也没有呈现出多大的疲态,这不仅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